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 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 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4年6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果树“半边街”华丽变身
2014-06-11

  □本报记者 覃震

  第一次到黄果树“半边街”的外地游客,走木栈道,徜徉“绿海”,俯瞰瀑布,无不称赞:人在景中,景如画中。

  再次到黄果树“半边街”的本地游客,看图片展,回忆往昔,“左顾右盼”,无不感慨:这里变得太美,几年前的“半边街”都去“哪儿”了。

  曾经,“半边街”道路两旁居民楼林立,餐馆随处可见。虽然是大瀑布核心景区,但也是当地居民相对集中的生活、工作区域。

  错杂零乱,参差不齐的建筑阻挡了大瀑布景观视线,加上居民个体经营的无组织性、无规则性,严重破坏了该地自然生态环境、视觉景观,污染景区环境,影响了景区形象。

  2013年,历时近7年的搬迁工作终于完成,“半边街”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是搬迁后的“半边街”只剩下遍地的建筑垃圾和裸露的土地,山坡空荡,全无绿意,完全没有景区的样子,没有灵气。

  “恢复绿色生态、连通旅游走廊”势在必行。2013年11月,黄果树“‘半边街’生态治理美化工程”全面启动。

  10万方的建筑垃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清理掉,随即引入12万方的优良黄土进行覆土工程。在覆土同时,雨污水管网改造、强弱电管网铺设、公路改造等相关工程建设一一上马。以生态为本,以文化为魂,让“半边街”在生态绿化和基础设施方面彻底的脱胎换骨。

  “在当地人长期生活过程中,‘半边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植被为次生类型。”黄果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郑涛说,“半边街”具有喀斯特植被土壤和酸性土壤植被交错分布的景区植被特点。我们以现有常绿植被为基础,突出区域特色为主题,保留与调整并重,因地制宜,适地种树,合理选择绿化树种,成为绿化恢复工程的核心。

  “半边街”大面积裸露土地,选择马尾松、山杨、白桦等先锋树种,以及香樟、杜仲等骨干树种进行生态恢复,先让“半边街”植被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同时还补种银杏、秋风、变叶木等色叶。

  在主干道上,适当加观赏性引导性植物。沿线成片种植一品红、三角梅等植物,让红色、绿色包裹黄果树,形成强烈的迎接氛围。

  为了让黄果树“名副其实”,还在“半边街”老鹰嘴路段,种上了真正的黄果树木,让游客能享受摘果之乐;在旅游步道上,覆土种植观赏性花卉,局部点缀色叶、观花中层,形成乔、灌、草的良好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打造“四季有景,步移景异”。

  “以秋季为例,‘半边街’沿线种植了银杏,到了秋天金黄的落叶会铺在路面,而秋季瀑布的水雾将越到‘半边街’,形成‘云雨洒金街’的景象。”郑涛说。

  沿线绿化有了改观,各个分散点的工作也不能遗漏。在“半边街”入口大门、停车场,天主教堂及其他建筑和服务设施附近,使用乔、灌、草结合搭配,紫薇、石榴等植物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开合有度,形成点、线、面立体绿化模式。

  1.3公里的布依风格长廊,从霞客亭起,曲径通幽,游客一步踏上,左边不变的是白水河一如既往的缓缓流动;右边,欣赏完苍劲的翠竹,又立马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古榕园之中。刚望见远处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又听见山脚瀑布隆隆的水声。栈道顺着山势,盘旋而下,水雾越来越重,离大瀑布也就越来越近。

  “游览路线沿途,主要景点以及服务设施周边,我们设立了木质环保宣传牌,通过文字、图片形式介绍环保意识,减少固体垃圾随意丢弃、破坏植被等现象。”郑涛说。

  黄果树“‘半边街’生态治理美化工程”2013年11月开工建设,截止2014年4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约5000万元。充分发挥了“半边街”地理优势,为游客提供多维感悟、多角度观赏大瀑布的场所空间。

  “‘半边街’的华丽变身,为景区扩大1倍左右的游客容量,提高了景区的品味,助推了黄果树景区升级版的打造,一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度假景点的成型 指日可待。”郑涛充满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