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各级党组织正按照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位于开发区西北方向的宋旗镇和兴村,不少机关干部在田间地头“照镜子”,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学习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 “在农村,要做的事情是要让群众提前过上小康的生活。”在包片领导、驻村干部们眼里,只有通过学习“经验”,带动示范,让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之路,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才是服务群众的中心工作。“田间地头是群众教育最好的课堂,到田间地头“照镜子”,才能真正做到联系和服务群众”。 据介绍,和兴村共524户2200人,耕地面积2012亩,去年11月由原宋旗镇大寨、干河、老凹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该村毗邻安普同城大道,有较好的地理优势。 如何因地制宜谋发展,如何就地原则找出路?和兴村的建设发展牵动市、区领导的心,市区领导多次到该村实地调研,了解该村发展规划,召开村民大会搜集群众意见、走村串户了解村民想法、做群众思想工作、向上级跑项目资金……在和兴村,群众路线活动有序开展,各个项目建设资金逐一到位。通过市领导的协调,敬老院项目落户和兴村的问题在调研当天得到落实和解决;市扶贫办15万元蔬菜种植帮扶资金也顺利落实。通过区领导的重点帮扶打造,和兴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新农村建设推进顺利,目前已投入新村安置点建设资金约4000万元,主体工程已见雏形。投入226.64万元实施道路硬化3200米,对284户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种植了香樟树,建凉亭、健身场所、篮球场等,通过重点打造,一个美丽的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做发展,只有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才能不断进步。去年7月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村共有20名党员前往遵义学习,并参观了遵义市的两个全国文明示范村。那里将种植户全部流转到村的“好经验”,无疑成了和兴村村民们种、养殖的“照明灯”。依托项目建设,村支两委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和兴村有注册扶贫资金互助社1个,蔬菜合作社1个,村级微型企业1个。有9户村民开始大规模蔬菜种植,蔬菜基地近300亩。 3月20日,记者走进和兴村,沿路看到白菜、大蒜、葱等农作物绿满地。村民杨梅梅是村里的蔬菜种殖大户,种植有10多亩蔬菜,她说:“我们种植蔬菜以批发为主,西红柿和黄瓜销往省外,白菜等其它时令蔬菜销在本地。去年毛收入10万余元。如果加强管理,收入应该会更高。”杨梅梅说,她家蔬菜发展趋势良好,争取在合作社带领下向高、精、细转化,做好蔬菜种植领头雁。据了解,该村的蔬菜因口感好,无公害,大受市场欢迎,其带来的经济收益比较可观,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种植蔬菜。 在市、区领导的带领下,包片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联系部门深入基层主动作为,优化发展思路,全村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和兴村迈上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