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消费市场,岂能依靠公款? 反腐专家指出,奢侈品消费要求更时尚、更考究、更精致,而在我国,由于价钱昂贵,送礼体面,奢侈品成了权钱交易的“润滑剂”,也吸引了一些公务单位和公款资金的介入。整治依靠公款拉动的畸形消费市场,斩断变相行贿的“灰色之手”,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从事活动会展的张先生说,利用奢侈品送礼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是举办活动需邀请上级领导出席,总是要备些礼品“意思意思”。有的领导甚至暗示下属送礼品的品牌、款式,上万元一只的皮包算是便宜的,有时一买十来只。“这种风气也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 记者在专门进行二手奢侈品寄卖的上海寺库发现,有很多普拉达、香奈儿等全新的皮包在当做“二手货”寄卖,有的根本没拆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是别人送的礼品,拿过来寄卖。” “奢侈品价格昂贵,在社会上有寄售渠道,这与送名烟名酒一样,看上去是送礼,实际上是送钱,这些行为应该与行贿受贿等同论处。”长期研究“三公”问题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 国际奢侈品集团厉峰在沪负责人张嘉恒说,过去中国的市场需求发展太快,很难判断其中哪些是正常的消费,哪些是不正常的消费。经过此次调整,未来的消费市场会更加健康。 中国消费市场不能依靠公款拉动。“如今的高端餐饮门可罗雀,而大众餐饮日益火爆。”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主任齐晓斋说,八项规定促进了服务业转型,将畸形消费的泡沫挤出,有利于理性需求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