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村工作是一项涉面广、触动大、影响深的体制改革,关岭自治县始终将群众利益与并村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未出现一例县级以上因并村引起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 “办任何事都离不开群众,脱离了群众办事将寸步难行,并村工作也不例外。”日前,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锋告诉记者,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是开展并村工作以来最频繁的事情,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县里第一时间成立了并村领导小组,深入各乡镇,听取乡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特别是群众代表对并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联合驻村工作组召开群众会、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并村的真实想法。 该县关索镇大水村、斗篷村、小水村原本是三个独立村,并村后仍以小水村命名,这引起大水村和斗篷村村民的不满,提出要根据3个村的特色来确定村名。并村工作组得知村民这一诉求后,与关索镇领导班子组织调研组多次走访三村群众,通过考察各村风俗习惯、历史沿革,综合村民意愿,为新村起名月亮湾村,平复了村民的不满。 “并村工作涉及到群众利益最直接,引起的矛盾和问题也最现实,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基层社会和谐。”韦锋说。为此,该县积极整合部门资源化解矛盾,切实做到出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并村工作顺利进行。 在顶云乡纳丙村和平寨村的并村工作中,由于纳丙村拥有34万元的集体经济,而平寨村没有,于是纳丙村部分村民认为,并村后原有的集体经济将被吞并,不同意并村,并煽动其他村民阻碍并村。眼看矛盾被激化,并村工作组立即召开两村群众座谈会,邀请联乡律师一同耐心向群众讲解并村“6个不变”原则,告诉个别村民并村后原村的财产权属及债权债务不变,村民组和群众的债权债务不变,有针对性地做群众工作,防止了矛盾的持续激化,顺利完成了两村合并。 目前,关岭已完成全县226个行政村合并为138个行政村工作,其间,共开展调研600余次,走访群众17300余人,召开群众座谈会461次,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103条。 并村后,因人口数量变化,工作难度增大,关岭适时建立了村干部报酬递增机制,换届后将村正副职干部报酬分别提升至每月1700元和每月1500元,并明确今后两年每年递增报酬200元,同时增加优秀正职干部岗位补助,为并村后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韦锋说:“并村工作的结束是各项工作的起点,我们只有在并村后抓好换届选举,选出真正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官,帮助群众实现小康梦,那才是检验并村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报记者 叶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