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倩茜 文/图 为有效缓解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乱烧现象,实现利用秸秆养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西秀区农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项目配套资金,引进新型农机具,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据了解,自今年3月起,西秀区农机中心就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相辅相成的长效机制。西秀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拨付100万元专款用于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西秀区农机中心先后组织考察秸秆还田农机具,编制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实施方案,并多次开办现场会验证农机具的适用性及推广秸秆还田农机具。 “由于西秀区的田块比较小,这个型号的粉碎机幅度不宽,非常适合小田块,配合东方红754拖拉机做动力使用,效果很好。”据西秀区农机中心副主任杨崇毅介绍,在对该农机的功能、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进行全方位考察后,他们确定了所需采购的农机具。 10月11日,记者在西秀区大西桥镇狗场屯村看到,大范围的机械化收割早已结束,只有几台农机在零星作业。据西秀区大西桥镇森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介绍,他们利用两台拖拉机配合作业,一台在前粉碎地里的秸秆,一台在后随即翻犁田块,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也减少了村民对粉碎后的秸秆去向问题的担心。 “这个秸秆粉碎还田机是通过悬垂的刀片旋转,粉碎玉米杆、高粱杆、水稻杆等谷草,粉碎出来的秸秆一般控制在5至10公分,便于旋耕机在地里操作。”顺着西秀区农机中心农机管理站站长涂海拨弄的方向,记者看到,错落排列的长短不一“儿”字形刀片打出来的秸秆不同于以往,“打出来的秸秆就比较细小、比较碎、比较软,很适合还田。” 为了有效发挥先进农机具的作用,缓解农户焚烧秸秆的现象,依托西秀区七眼桥镇兴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大西桥镇森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80余万元用于进一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西秀区农机中心组织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了东方红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18台。目前,正在沿沪昆高速和贵黄公路沿线开展秸秆还田工作。 “经过多方考察、比较、筛选,我们最终选定了秸秆还田农机具,和拖拉机、旋耕机配合使用,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截至目前,共实施了700余亩。”杨崇毅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