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 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9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2013-09-10

  (上接1版)

  “黄果树酒业,80年代末,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利税1000多万元,后来酒厂经历破产、停产、几度沉浮。”黄果树酒业总经理张勇说。

  采访中,贵州安酒集团、贵州平坝酒厂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黄果树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回顾着安顺白酒的历史。

  面对困境,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安顺白酒企业先后进行了股权改制,与市场经济接轨,积极向外寻求资金的注入。2008年,联美(中国)投资集团收购整合了贵州安酒集团总公司,成立了新的贵州安酒集团;2010年,罗振兴入主平坝酒厂;2013年,辽宁方大特钢科技股份公司控股黄果树酒业。

  资本的注入,带来了技术的改造,带来了设备的升级,更带来了现代的管理理念。“集团成立以来,已累计投资一亿三千多万元,狠抓质量管理、建立营销团队,改变过去公司以浓香型为主的生产理念,迎合市场需求,增加酱香型产量,实施安酒和多彩贵州酒双品牌双香型战略。”徐振兴介绍说,2010年基酒产能已达到5000吨,集团下一个目标是基酒年产1万吨。

  “2010年到现在3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专心酿酒。”罗振兴告诉记者,平坝酒厂完成技术改造后,从全国聘请专业酿酒师,汇聚科研力量,专注兼香型酒的研发,以质量控制产量,公司的目标是做“黔酒兼香第一。”

  “集团已投入8000万元,完成了酒厂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从全国知名酒企聘请专业营销团队和策划团队,实施酱香浓香并重,打造了‘大酱’、‘点酱’、‘天雅’三个品牌。”张勇说,对于8月25日刚刚复产的黄果树酒业,今年剩下3个月的目标是销售额突破千万。

  沉着应对挑战

  目前,“三公”经费的严格控制以及“禁酒令”的出台,让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白酒企业纷纷出现了业绩下滑,有人说,白酒行业的“寒冬”来临,行业即将进行深度调整。

  面对市场低谷,徐振兴表示,白酒行业目前存在“泡沫”,行业调整挤掉的是“泡沫”,是价格的虚高和一窝蜂入市的小酒厂、小作坊,对安酒这样实实在在的企业,更多的是机遇,是趁行业“老大”们销量下降时,加紧追赶的机会。

  罗振兴说道,平坝酒厂的主导是兼香型酒,在目前以酱香型酒为主的贵州,存在着很多潜在市场和客户,苦练内功、挖掘需求、培育消费者才是平坝酒厂的关注点,无论市场怎么变,做好自身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张勇说,机遇与挑战在市场上永远是并存的,在低谷入市,正是看好了行业长期的发展。立足“黔中酒圈”,做好产品、精耕市场、打造品牌知名度、积累美誉度、按市场规律运作,是任何时候企业发展的“法宝”,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才是行业真正的强者。

  共谋复兴大业

  谈到未来,徐振兴说,安酒集团预计将陆续投入10亿元,用5至8年时间,在素有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边建设年产5000吨产能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为安酒的酱香型白酒发展,为安酒走出去战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罗振兴说,平坝酒厂3年磨一剑,专心酿酒,下一步将打开市场,着力营销,将兼香白酒带入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提高市场占有率,坐稳贵州兼香白酒“第一把交椅”。

  “目前公司一期建设已完成,明年将启动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6个亿,建设时间为3到5年,建成将达到年产5000吨基酒,储存2万吨,为成为贵州强势白酒品牌增添推力。”张勇如是说。

  安酒、平坝窖酒、黄果树酒仅仅是我市众多酒企发展的缩影,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2011年全市白酒基酒产量7322吨、包装5176吨、实现产值3.7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实现利税5116万元。

  2012年全市白酒基酒产量17021吨、包装6176吨、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实现利税8127万元。

  2013年1至7月年全市白酒基酒产量8532吨、包装7176吨、实现产值7.0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实现利税9116万元。

  一项项数据的增长,是从业者的辛勤耕耘,是一家家企业的成长积累,我们看到,安顺白酒产业正从厚重历史中走来,走上了复兴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