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黔之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黔之腹·要闻

第03版
黔之腹·综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7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迁不变“味”
2013-07-03

  □本报记者 胡倩茜

  作为“屯堡文化”的坚守者,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靠着巷巷相通、户户相连、适宜人居住且利巷战的建筑,曾被学者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5月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本寨村成为了西秀区着力打造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

  素质决定发展基础

  “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走进本寨村,停车场上醒目的红色大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为大力宣传创建工作,鼓励群众从心底里支持美丽家园的建设,像这样的标语,在村里随处可见。

  创建美丽乡村,如何才能有效地得到村民的支持?本寨村村支书梅德安认为素质问题才是关键因素。于是,去年他牵头组织人口学校的集中培训,目的就在于加强村民的素质培养。

  “我还准备用两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全村人的素质。”梅德安说:“通过请礼仪、科技专家来讲课,把村民打造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科技技能的‘五有’人才,并在村里营造‘比、学、赶、超、帮’的积极氛围,这样才能在全村树立起用发展的眼光守护屯堡遗产的浓厚氛围。”

  “杨柳河和马过河是本寨人的母亲河,在村里谁要是毁了这两条河就是毁了我们本寨人的生命,河被毁坏了生命也就完结了。”梅德安指着石头拱桥下的河水说:“失去了原生态的环境,我们拿什么发展。”

  “老房子很大程度体现的是本寨的民风民俗,因此把老房子保护下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很多不理解的村民现在都开始在慢慢接受我的观点。”梅德安告诉记者,为了控制村民不破坏老房子、不乱搭乱建,他一直在鼓励村民走出去、拓宽眼界、拓宽发展思路。

  发展队伍日益壮大

  本寨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得到了村里人的极大支持,也得到了游客的认可,慕名来村里旅游的外地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不断涌入的游客让村里不少人想到了在家创业致富。村里有4家人开办了烤酒加工作坊,前任村支书金莫益经营的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以前村里路不好,没几个人想着发展产业,现在不管是通往村里的路还是机耕道、农灌通道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谈起村里的发展,金莫益感概很深。目前,仅烤酒一项收入,金莫益每年就能增收3万元左右。

  今年年初,梅德安对2012年村民收入情况做了入户调查:去年总收入1015.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2.3万元、商业和企业收入553.1万元、其他收入(旅游业、餐饮业、加工业等)355万元,人均收入增至1.11万元。

  “河道拓宽了,路面也干净了,看到游客越来越多,我才下决心接手农家乐的,希望村里能变得越来越好,这样我们家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好。”村民黄劲平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收拾客人刚用过餐的桌子。黄劲平家的变化算是村里比较大的。黄劲平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俩口子都在田里做农活,接手农家乐以后,每年能为家里增加至少3万余元的收入。目前,他们正在装修房间,等装修好就可以多接待近百名游客了。

  依托旅游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手工业、观光农业等一批增收致富产业,本寨村也涌现了一批致富带头人,该村通过“以少带多、以富带贫”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全村的产业发展。

  古村新村增添活力

  今年春节,本寨举办了“纪念保护屯堡古建筑30周年”活动,得到了各热心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重温当年本寨保护屯堡古建筑的盟誓,村民保护古建筑的道德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也提高了村民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投资20余万元的本寨新村大门已基本完工,投资50余万元的新村主干道道路硬化工程还有十天就可以完工了,投资12万元的河道清理工程刚刚动工,由林业部门组织实施的53棵香樟树正在抓紧种植当中,新增环卫设施正在一一安装使用中,三线入地方案正在等候申报批复……新村对本寨居民来说意味着新的生活、新的发展,经过多次开会商讨,已有31户人家陆续搬到了新村居住。

  “我设想的是,以后游客来到古村可以享受屯堡文化的精神盛宴,在新村可以体验到现代化的商业服务。”在村支书梅德安的规划中,本寨古村将按照“露天原生态博物馆”来打造,而新村将是本寨从事商业活动的集散地。

  为了使本寨综合环境整治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成为屯堡风景区的亮点,除了不断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保证村庄整洁外,继续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也是新村未来建设的重点。梅德安坚信,“本寨梦”的实现,必须用新时期的思想、新时期的理念、新时期的做法、新时期的胆略才能得以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