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义 旱厕,那个尴尬的年代。 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安顺公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人们走进美观洁净的三星级公厕“方便”时,有多少人会回望时光,回想过去那臭不可闻、破烂不堪,一到上厕时候就拥挤不堪的旱厕。从斑驳的“前世”,到后来的水冲式厕所,以至今天的公共卫生间,公厕用它的变迁,述说了安顺这个城市的文明史。 西秀区城管局环卫处负责人赵青在环卫行业已经工作30多年,说起安顺公厕的变迁,他心里最有数,短短的十年间,从旱厕到水冲式厕所到免费三星级厕所,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飞跃。跟随赵青的回忆,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大部分家庭如厕要靠公厕,大清早,附近的市民排队上厕所的场景总是很“壮观”。一到早晨或者晚饭后,厕所门口就排起长长的队,厕所周围弥漫着臭味,方便以后,人们几乎是逃离,但是,需要时又不得不来。当时,安顺的公厕全都是旱厕,走进旱厕,就看到几十个坑一字排开,上厕所的人们一排排蹲着,很不雅观,这种旱厕最易滋生蚊蝇和蛆虫,真可谓臭气熏天。 旱厕都是深坑式的,没有下水道、冲水设备和分解处理粪尿的设备,仅在地上挖一排坑,下面可以见到一个大大的化粪池,人粪尿充斥其间,苍蝇乱飞,嗡嗡围绕在那些来此“方便”的人周围。由于过于简陋,旱厕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有的家长都不放心让小孩子单独上厕所,要有家长陪着,晚上,妇女们要相互作伴才敢上厕所。因为脏,在厕所围墙的拐角处往往是用毛笔写着歪歪扭扭这样的一些字:“随地大小便,猪狗不如”或者“严禁随地大小便”之类的话。 因为是旱厕,人们一般是闻着臭味找厕所,不需要标识,不需要打听,寻臭味而去,厕内屎尿横流,倘若蹲坑到位,必具腾挪躲闪之功,稍不留神,想必让屎尿溅了个满身。厕内空气混浊,异味刺鼻,只消片刻,便熏得人头昏脑胀,泪流满面。有些厕所,无人管理,无人打扫,蝇蚊乱飞,蛆虫遍地,这就是当时旱厕的状况。 安顺老市民吴德昌过去家住大府公园,70多岁的他仍记得,那里有一个公厕,一大早,人们带着惺忪的眼睛,三三两两出来上厕所的情景,厕所里蹲了一排排,外面站了一排排,大家按照顺序,等待而入。 “当时整个安顺城区有10多座旱厕,旱厕里一年四季都臭气熏天,特别是夏天,天热时还滋生大量的蚊蝇和蛆虫,蹲在厕所大解,可看到蛆虫从墙根往上爬,恶心得赶快完了赶紧逃走。旱厕不但污染环境,还影响空气质量,只要一条小街有旱厕,周围街道上感觉都是那个味道。”吴德昌说。 即便是旱厕,当时市区公厕太少,许多市民如果上街途中遇到内急,要么憋着回家,要么奔附近的餐馆、商场、医院等有厕所的场所去“借”。 “公厕很破旧,隐藏在巷子深处,脏兮兮的。”吴德昌说,公厕本不多,且标识不明,外地游客根本无法找到。 那时,安顺就是这样落后的厕所,十天半月,坑里的粪便快溢出来了,没有下水道,坑外流淌着尿液,一滩滩的,进来简直不知道怎么下脚。 赵青说,管理旱厕是一件难堪的事情,特别是每半个月要清掏的时候,那条街连续两三天都是臭的,由于没有下水道和冲水设备,旱厕的粪尿清理工作只能由淘粪工人来完成。当时公厕的粪便,都先由附近的农民掏出,沿街过路,挑到农村去。有时候甚至得挑着粪穿过居民家做饭的厨房,附近的居民要关上窗子,要命的是吃饭时间,那种滋味真是难以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