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黔之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黔之腹·要闻

第03版
黔之腹·综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6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美丽奋斗的乡村
——西秀区华西办水塘村集中建房安置点见闻
2013-06-26

  □本报记者 鲁开伟 文/图

  “综合治理、疏堵结合”,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需求和推进城市发展才能协调统一起来,正确引导群众规范建房,统筹考虑集中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进一步强化“疏导”作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违法建设产生。

  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已启动了村民集中建房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了无序建设。据统计,全市已启动规划设计180个,完成规划设计104个,已开工建设80个,部分入住31个。

  在离安顺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群山环绕,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西秀区华西办水塘村。

  夏日的阳光,穿过群山透过树木,熙熙攘攘撒落在乡村小道上,虽然正值炎热夏季,但在这里,却感到丝丝凉意。6月22日,记者初入村寨,便随处可见鸡在灌木下觅食,成群的鸭子悠闲地在小河边戏水……

  水塘村,是一个传统布依族聚居的村寨,全村有170多户人家。2012年初建成了通村公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居住环境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在老村寨的另一边,是村民集中建房安置点水塘新村,新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思路,充分整合资源,以村民集中安置点为抓手,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新村规划建设以来,现已建成50户,并全部入住。

  “我们得到政府的关心,新村的路修到每家门口,交通更加方便,水电都通,当然更愿意住新村了,等再挣点钱后准备把房子升到两三层。”40多岁的村民胡马妹说。

  “老村里有一半以上还是原来的瓦房,大家也想建房,但又不能乱搭乱建影响全村整体形象,新村规划建设起初,很多人都不太愿意,随着新村环境不断改善,现大家都争相要在新村建房。”水塘村支书伍荣忠说,目前,集中建房点的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到那时又可以解决部分村民的住房需求了。

  娄德秀的儿子在城里搞家电维修,挣到了钱,在新村建了三层楼的新房,房子修得宽敞漂亮,全家欢聚一堂。娄德秀掩饰不住兴奋地说,“新房住起来就是舒服”。

  水塘村的村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如何致富,对于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有了更多的期盼。

  “以前曾种植大蒜,收成很好,当时因交通不便,没人来收购,只能自己想办法运到城里零售。后来又改种姜,因掌握不了市场变动,买姜种贵,卖成品姜时候便宜,基本没挣到钱。”村民罗国洪说,村里大部分人也像我一样,想脱贫致富,只是受当时的各种条件限制,现在路通了,各种信息也多了,虽然自己50多岁,但还想再大干一场。

  “这些年,很多人外出打工,见的世面多了,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回来都想在家乡发展点事业。”伍荣忠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外出打工的人增多,这个处于深山里的村寨萌发了要发展谋发展的念头,部分有思想的村民都与村支两委商讨承包土地问题。现在,全村共养黑山羊200只,有户村民养2000只鸡,另一户养鸭800只,他们都在探索性的养殖,积累经验。

  养黑山羊的伍达泽告诉记者,自己养了100多只羊,现在毛羊每斤25元,一只羊可以卖到1000多块,自己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

  华西办的同志介绍说:“水塘村群山环绕、环境优美,是一个可以和罗仙村媲美的地方,这里的群众一直在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华西办和村支两委的‘蓝图’中,水塘村要做一个“因美丽而奋斗”的地方,一个现代化的美丽乡村,村里准备发展规模化生态种养殖业,通过不断美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安顺城区的‘后花园’。”

  “因大部分人外出打工,荒置了很多土地,要充分利用荒山和土地,发展经果林,在林下发展养殖业,建设林下经济,生态环境好了,还可以发展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游玩。”伍荣忠道出了心中的远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