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希 30多年前,关岭自治县顶云乡农民创造了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 30多年后,关岭抢抓沪昆高铁关岭站建设机遇,发扬“顶云经验”精神,以高铁为发展驱动力,以文化教育为发展基础,以旅游为发展主题,启动顶云新区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关岭自治县交通区位优越,县内沪昆高速公路、关兴公路、水黄公路、320国道、210省道纵横交错,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为联线,通村公路为网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 目前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从县城穿过并设站,高铁建成后,每天将有79对列车对开,在关岭的人流量每天将增加1万人,这对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岭的城镇化建设就是要跳出旧城建新城,抓住沪昆高铁在顶云新区设站这个机遇,抓住顶云新区建设这个支点,奋力加快发展。”关岭自治县县委书记张本强说。 国发2号文件和黔党发15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对推进顶云新区开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沪昆高速铁路关岭站的修建为关岭顶云新城的建设带来了机遇; 当地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就近务工经商并向城镇转移的意愿增强,为加快推进顶云新区开发建设,实现提速发展、奋力赶超提供强大动力。 政策支撑、机遇、动力,面对这些有利条件,关岭全力抓好以顶云新区为亮点的城镇化建设。 抢抓机遇 以亮点助推城镇化 “以生态可持续为前提,以高铁为发展驱动力,以文化教育为发展基础,以旅游为发展主体,建设集旅游服务、商业商贸、行政办公、生态居住、现代农业于一体的关岭城市中心。”这是顶云新区的规划目标。 对此,关岭理清思路,拟定了加快顶云新区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近期,到2014年,将全面完成灞陵大道项目及其附属设施工程建设,并切实抓好城市经营管理,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同时加快新区供水、污水处理、中小学校项目建设,使之初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进一步聚集人气、增强发展底蕴,全面加速城镇化进程,新区城镇化人口达到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 中期,到2017年,将深入推进顶云新区建设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使新区初具规模,农村人口向新区聚集速度加快,达到4.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5%。 远期,到2025年,将顶云新区建成贵州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成为关岭城市发展的新中心,集商贸金融、便民利民、生态宜居、休闲度假、现代农业等功能为一体,塑造大黄果树旅游经济圈西部门户形象的高铁新城。 “县城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编制工作都已经完成,目前我们重点在生态建设、建筑风格、民族特色上下功夫,为今后成为贵州西部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基地打好基础。”张本强说。 明确目标 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