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透视镜·热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黔之腹·要闻

第03版
黔之腹·综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5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么样让孩子能吃饱、吃健康?
2013-05-28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但是,很多中小学校因为缺食堂或者食堂存在问题,出现“有米无锅”的现象。同时,很多地方依旧对营养工程进行严重缩水。如何确保营养工程切实产生效果?

  日前,中央财政160亿元的营养改善计划已启动试点。但调研发现,在已经实施营养午餐计划的学校,大都面临着缺乏配套资金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困境,出现“有米无锅”现象:有些学校没有食堂,即使有食堂,也存在基础设施差、厨房设备简陋、缺乏就餐场所,食堂工作人员不足和技能低下、食品安全缺乏保证等问题,制约了学校食堂供餐的推广。

  并且,目前的政策只解决午餐,尚无法顾及到早餐。因此,报告认为,人均3元,160亿元的资金拨款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探索各级政府分担,社会力量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

  由于各地生活水平、儿童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需要建立在各级农村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营养方案,到底是蛋奶,还是饭菜,还是加料主食。

  对于已经执行国家计划“每人每餐3元”的地区,需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学生营养状况,细化午餐的配比和营养搭配,保证学生营养均衡。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当建立营养师制度,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主任胡小琪介绍,他们受教育部和卫生部的委托,开始着手起草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分别制订食谱,预计将于3月发布。

  在监督机制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除了现有的行政体系内的自我监督外,还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外部监督。这种外部监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校层面上,建立由家长、退休教师等参与的家长委员会一起管理项目的伙食或者账目;二是整合地方的力量,比如可以由当地的县委、团委、政协、两会代表、老教师协会等参与,作为外部力量进行评估、检查、监督免费午餐的实施。这样的监督可能比单一的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更有效,使得国家的善举能够落到实处,能够真正使农村儿童受益。

  除了要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和公民共同参与之外,报告建议对营养午餐立法,以确保营养改善项目目标的实现。

  中小学生如何吃才营养?饮食又有何误区?专家建议,中小学生的膳食应该遵循:多吃谷类,适量摄入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缺乏合理的营养知识,片面地让孩子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到或超过标准,但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也很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而诱发孩子肥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挑食、厌食、偏食者也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这样导致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