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成义 旧州 古城 保护 新区 建设 5月21日,沿着西秀区旧州镇新建的东环路一路向北,便是古镇北街,沿路而行,是一个从新到旧的感受。东环路两边的绿化树已经郁郁葱葱,两边路灯成了城市景观之一,一到晚上灯火辉煌,宽阔的大路显示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城镇。 “无事且凭栏,四壁云山皆入画;工余此小憩,万家灯火总关情”。进入旧州古镇,旧州民国诗人谷少华的诗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文化休闲的小镇,连成排的老房子方能让人感受古镇的魅力,参观的孙家老房子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因为祖上经商致富,给后人留下的最为完整的院子,经历了几百年,如今,经过修旧如旧处理,还在焕发着昔日的风采。 家家户户都有保留完好的木结构古老四合院,现在已经修缮一新,有的屋子板壁正在做旧,经过特殊的油漆处理,看上去古色古香,保留着旧有的街巷格局和整体氛围。 谷氏旧居,唐宋八大家曾巩后人,清代黔中著名文化人、清末进士周之冕的旧居,谷家院、孙家院、鲁家院、郑家院、周家院等木结构的古老四合院至今完好保留。在旧州,有45个木屋四合院古院落列为一类民居保护,110多个院落列为二类保护。 “‘城镇化’发展撞击着历史积淀,旧州镇发展城镇化,新与旧之间的博弈最好的结果是发展新城,保护旧城。”旧州镇党委书记杨通胜说自己是一个观念新、同时又守旧的人,对新城建设,他观念新,对保护旧城,他又守旧,他说,旧州的一新一旧,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建设新的,保护旧的,二者应该相互融合。 “今后新区的发展要依托老城区,然而,它的定位并不是老城区的外延,而是一个新的发展点。在古城保护和小城镇发展的博弈点,这是一个将来要突破的问题。”杨通胜说。对旧州城镇化,交通的优势越发明显,投资近3000万元修建的旧州东环市政道路已经开通,新城今后的建设保证了主体街道的交通畅通;两条高速公路将贯境而过,三条城市快速通道将连接旧州与西秀区、平坝县。 老城区,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融合,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老旧的街道穿梭;新区,宽敞的大路延伸而过,特色民居建筑渐渐成型,记者观察到,完全没有一种不和谐的冲撞感。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贵州省唯一的“全国绿色低碳小城镇”,对于杨通胜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压力来自于老城区承载的东西太多,农民要住新房子,这是合理的要求,人口的增加带来需求的增多,住房、商业、交通……如果老城区不能尽快满足这些需求,如何发展城镇化? 旧州老城为了保护古城原貌,早已经下发了老城区禁止建造住宅的通知。同时,还准备建设农民新村,给农民建公租房,解决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在老城区,按照《旧州镇保护规划》规范了居民的住房改造。 “旧州小城镇发展靠什么,我们要打好‘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生态型绿色文明古镇’这两张牌,很快,旧州钟鼓楼、扶风亭、关岳庙、清元宫、万寿宫就要修复,作为新城,要修建古镇文化广场和博物馆,加上南门河的整治,东、西、南三条街及北后街的石板路面铺设,这是旧州今后的旅游发展资源。” 杨通胜说,未来旧州镇总人口将达4.2万人。今后,小城镇开发建设城镇人口容量可达3万人以上,据了解,目前,重庆银河集团总投资30亿元的旧州古镇生态旅游打包项目正在进行总体规划,总投资2亿元的古镇商住楼和综合农贸市场已经签订建设合同……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生态型绿色文明古镇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