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洪文洁) 我市加大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搬迁、治理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共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程69处,投入资金9578.46万元。 去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明确市县、乡、村防灾责任人。全年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程69处,投入资金9578.4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814.9万元,民政补助181.85万元,自筹250万元;开展了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完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公布,防灾明白卡发放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国土资源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 我市加强做好对重大隐患点的监测任务,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全市国土系统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相关单位及群测群防人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迅速有力;会同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气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任务,确保信息畅通。凡遇灾害性天气及险情时,相关人员及时现场巡视、检查、指导防灾救灾;西秀区、平坝县、镇宁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关岭自治县还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提高各级相关部门抢险救灾指挥和联合协调能力,增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防灾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