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行走在石头寨村,白水河畔波光粼粼,嬉戏的鸭群、开阔的田脉、清秀的垂杨、拍婚纱的新人,无处不让人感受最自然的视觉、最自在的心绪。 布依汉子、村支书伍文顺把他多年的“心病”告诉我们:“守着一个大瀑布,寨子里近30%的人还出去打工,家家户户的手工蜡染都是自产自销,拿到附近的乡场上去卖,来拍照的、来烧烤的,我们都收不到哪样费。” “建和谐家园,群众很拥护,都希望尽快见到实效,现在滑石哨的进度最快,石头寨村的河道整治也已经完工,文化广场、管网建设、立面改造、烧烤场等工程也在设计了,预计‘五一’节前能形成接待能力。”黄果树镇副镇长周兰说到。 据悉,在黄果树工管委、旅游集团公司的协作努力下,目前,露营扎帐的石头寨、“热带河谷”郎宫、“活着的”布依族文化博物馆滑石哨、舌尖上的洒把村、购在石星寨、田园休憩石翁寨等6个试点村的功能定位、特色优势、发展方向等已明晰。整个工作预计投资将达到2个亿,目前,市、区两级启动资金达4180万元,各村整治项目正加快设计和建设。 “一棵树”的枝繁叶茂,6个村寨的脱胎换骨,从“一方山水独好”为“处处皆是风景”的华丽转身,指日可待。 化“争”为“合” 从滑石哨的石梯绵延而下,螺丝滩瀑布很快映入眼帘,沿途数着12棵上千年的大榕树,不得不叹服大自然对这个小村落的恩赐。 “我们也不富裕,除了务农,就是做些工艺品去卖,既挣不了几个钱,村民和景区管理人员还时常有些摩擦。”滑石哨村村民组组长伍仕华告诉我们。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有些“吃法”却很不雅。以前,黄果树周边的百姓把瀑布作为创收的原点,和景区抢收入,追客拉客、逃票观景、沿途兜售、强卖强买……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了、商品崴了、交通堵了、形象差了、投诉多了、干群关系紧张了。 现在,黄果树要改变一种“吃法”了。 “作为试点村的‘领头雁’,这里将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人口计生文化、乡村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景点,通过家庭旅馆、农家乐、农产品和布依刺绣销售等,2至3年就能让村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滑石哨村和谐家园建设工作组组长、区计生局副局长何杰如是介绍。 点开电脑上的规划文本,黄果树党工委副书记、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晏明指着试点村的设计图与我们侃侃而谈:“山水人物、花草亭阁、言行衣饰、民族习俗,都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都能给游客一种视觉的信息传递,做好和谐家园这篇文章,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长期推进,以村寨成立公司或协会自治的形式,调动村民的自觉参与性,在集团公司的带动下,把每个村寨打造成一个产品,每个人都成为景区形象代表。” “整合力量,‘抱团’发展,实现景区与群众同发展、共致富”;“以规划为引领,统筹景区与周边村寨的协调发展,避免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甚至以破坏景观和资源为代价换取发展”……正如市委书记陈坚在黄果树调研时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谐家园的建设剑指影响景区发展的瓶颈,助推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协调发展,以共建共荣共享的优雅姿态,给“同步小康”作了最佳注解。做大黄果树旅游这桌盛宴,已叩开同步小康的幸福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