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爱民 坐在距离黄果树大瀑布仅有1.5公里的滑石哨一棵大榕树下,41岁的村民罗朝辉指着自家三辈人居住的石板房,和我们说着他的“老板梦”:2间作为家庭旅馆出租,剩余的开个农家乐,再做点腊肉香肠卖。令他特别高兴的是,不用自己出一分钱,4个月后就能梦想成真。 共建和谐家园、共享瀑布资源、共创同步小康,这是黄果树6个村寨将提前实现的愿望,是黄果树大旅游圈的一个经典模式,也是安顺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黔党发15号文件的具体实践。 化“独”为“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观光旅游已日趋落伍的当下,仅靠大瀑布吸引游客的路径已陷入“一日游”乃至“半日游”的门票经济胡同。扩大景区范围,延伸旅游链条,丰富产业内涵,村寨是绕不过去的“坎”。整村搬迁,一是耗资巨大,二是百姓生产生活无着落。由是,安顺市委、市政府笔走剑锋,一个建设黄果树和谐家园的决定,一纸《黄果树景区战略规划报告》,将周边村寨拥入景区怀抱,把原本被排斥在瀑布之外的农村打造成景观一角,一个集观光休闲、农家体验、吃购行游住为一体的“大黄果树”,如破茧之蝶呼之欲出。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