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日前报道,近日,武汉、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在运动会项目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易导致运动时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统计数据,以及严肃的学术论文,都从各个方面证实了学校体育式微,确实造成学生体质逐年下降。面对这令人不安的事实,显然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校体育,而不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而取消长跑等项目,任由学生体质继续滑坡。
客观而言,导致大学生体质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代生活和文明对体力的要求普遍下降,让人无需有好的体力便能顺利、安全地生活。其次,现代信息通讯网络,让很多年轻人将更多时间用于非运动锻炼的事情上,甚至形成“宅”一族。再者,学校教育长期对体育的轻视,使体育深陷边缘化困境等等。
从功利角度看,跑步锻炼对个人似乎并无特别的益处,至少无助于考研,无助于找工作,也无助于买房、买车。但仔细想想,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跑步对个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曾指出:“跑步是人类最原始的运动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如果遇到山体滑坡或是地震了,连跑都来不及,那岂不是太悲哀了?”
毫无疑问,高校有必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敦促学生锻炼,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一是大学在自主招生时要将体质列入必须考察的项目,并计入总成绩;其次,大学毕业的标准必须明确将体育成绩纳入,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再者,大学应该改革体育课程,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如果将体育成绩纳入高校录取和毕业必须考察的项目,那么体育就会真正被学生重视起来。例如,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就曾制定严格的毕业要求,结果学生不得不高度重视体育。当年,吴宓跳远只能跳到3.5米,而3.65米是及格线,被体育教授马约翰“扣”了半年,等及格后才得以去美国留学。正是因为马约翰的大力推广,“健康工作五十年”才逐渐成为清华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