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黔之腹·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黔之腹·要闻

第03版
黔之腹·综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城河边
2012-11-12

  

  □本报记者 黄成义

  人从河岸吊上吊下,打捞贯城河垃圾,市民戏称他们是“打捞飞虎队”。

  “打捞飞虎队”队长是西秀区环卫处保洁中心主任黄洪,11月9日,一上班,他就开始沿着贯城河查看,这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河岸、河里有没有乱倒垃圾、有没有乱排污水、工作人员有没有打扫过白色垃圾,一天下来,他要沿河走七、八公里。

  贯城河水自东水关、西水关入城,流经合和桥汇为一水,南转经东门桥、太和桥、南水关出城,被安顺市民称为安顺城的“母亲河”。

  天下着微雨,沿河查看,尽管贯城河“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还没有结束,很多管道仍堆在河里,等待着没有雨季的冬季施工,记者看到,很多地段河水水质有了很大改变,水清了,臭味少了。

  黄洪说,贯城河的环保工作是今年7月从西秀区河道管理处接手的,一开始,他带着保洁中心工作人员就做了一次彻底河道调查,发现许多地方成了污水沟,成了“排污暗河”,清理时,水变乌黑,其臭难闻。

  “我们做了一次彻底清理,光是淤泥就清掏了500多吨,10吨的车就拉了50多车”黄洪说:“那个臭啊,什么都有,烂沙发、旧家具,市民倾倒的生活垃圾,不仅如此,我们还负责河两岸7万平米的卫生环境打扫、保洁,要恢复过去河流纵横,河水清漪,游鱼可数的贯城河,还要一些时间。” 

  曾经的贯城河河水很清澈,走访中,家一直住西街生产路的何兴强对河道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河道很干净的,小时候很多居民都在河边洗菜洗衣服,夏天小孩子就在河里游泳、洗澡。那时的贯城河水清澈又有很多鱼,大龙井旁边就有一家豆腐店,做豆腐就直接用河水。

  这些只是留在老安顺人脑海中的记忆。后来,河中随处可见垃圾,污水直接排进河道,一到冬天不下雨,贯城河发出的气味,实在叫人难以忍受。现在,这些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河水慢慢变清了,不那么恶臭了。

  听到市民的这些话,黄洪说他们责任很大,他们肩负着老百姓的希望,今后对一些市民的不良习惯,要加强管理,他告诉记者,每天工作人员都在打捞,起码有两到三吨白色垃圾。说话间,一个工作人员被绳子拴着腰际,沿4、5米高的河墙吊下去,他穿着高腰胶鞋,下去后,脚陷在深深的淤泥里,每走一步,鞋要很用力才拔出来,而那些白色垃圾通过手中的钩子捞上来,放到垃圾筐里,等待着吊上岸。

  “河里有漩窝,要注意安全。”黄洪喊着,河岸上两个工人紧紧拉着绳子,小心照看着河里的人。原来,河道沿线有的居民将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中,积污量大,沼气浓度高,给工作带来不便。“我们有一名工人,前几天在河里清掏,不小心滑倒一下,腿被割了一下,伤口一个星期都没复原。”现场工作人员小吴对记者说:“垃圾产生的沼气浓度极高,没有通道,工人只好吊上吊下作业,市民戏称我们叫‘打捞飞虎队’。”

  据了解,目前,贯城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已经进行了竣工验收,河道整治全长2103米,两岸建堤4206米,改扩建桥梁3座,新建桥梁2座,埋设倒虹管4座;绿化面积达15200平方米,两岸新修截污沟4236米,新建人行步道13228平方米。

  贯城河西支流位于开发区境内自西王山村起终于西水关桥处,如果开始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后,沿河埋设截污管,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截引至南郊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再过几年,河水就清亮了,黄洪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