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安顺周末·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专页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7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2011-07-22

  吴长海

  小河慢慢流

  腰脊劳损的古桥,诉说着小河曾经的辉煌;遍体鳞伤的码头,见证着小河如今的沧桑。

  方砖与条石垒砌的桥墩,爬满了绿苔。浅没桥脚的清水,将桥拱与倒影连成一个美丽而规则的圆圈。桥身的砖石缝间,触目惊心地伸出铁青的鸡爪草和随风撒泼的狗尾草。桥下的水很清,清到可见水底的碎瓦烂瓶蜗壳蚌片;桥下的水很浅,浅到无法承载一艘独木小船,更不用说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船。

  河岸修长的码头被杂物羞了容颜,易拉罐、糖果纸点缀的一片褐色老土里,艰难地挺拔着一株被岁月掏空心腹的歪脖子柳树。枯干上伸出几枝嫩条,漫不经心地在风中招摇,透着些许生机。柳树的近旁站着几株粗壮的枣树,让人有着春华秋实的向往。

  小河的确老了,缓缓的水流激不起欢快的浪花,松软的淤泥养肥了杂草小树。长满苔藓的码头台阶刻印了三教九流的鞋印足迹,栏杆斑驳的石拱古桥停留了祖祖辈辈的欢声笑语。

  当我第一次沿着这条小河散步的时候,飘扬的枣花以它浓烈的热情迎接了小镇的毛脚女婿。在枝条依依的树下,我闻到了女友枣花般的气息。

  从此我成了小河的常客。

  我喜欢在春季里来,与女友并肩而行。我们谛听河边青草拔节的声音,看荒芜的河滩钻出丛丛的浅绿或鹅黄;看顽皮的孩童挖河滩的软泥,认真地做“人造汽车”;看桥墩的砖缝间蠕蠕爬动的长角蜗牛;看小河里成双结对感受春来水暖的鸭鹅。

  我喜欢在夏季里来,在柳荫下享受凉风习习的惬意,仰望柳稍绿叶间连声鸣啼的杜鹃和昂首高唱的树莺;坐在水边干净的台阶,掬水冲洗脸庞的汗渍和脚丫的泥巴;也看顽皮的孩童穿着裤衩在水里“扎猛子”“捉鱼虾”。

  我喜欢在秋季里来,与女友携手而走。我们看小河水底绿色的水草随水波的流动尽情的舞蹈;看阳光在水面撒下的点点碎银。或搬一张躺椅,闭目闻丹桂飘香,抬眼望秋果琳琅。我们或踏一双木屐,行于桥上,听木屐与石板相碰所发出的“啪嗒”之声。我们或立于桥头,听桥下蟋蟀的幽歌,听亲密接触的树叶窸窣作响,听秋风问候石壁枯草的声音。

  我喜欢在冬天里来,看难得一见的河床如何把小河的秘密出卖,拣一片贝壳握在手里印一幅心型的图案。下雪的日子,我也喜欢来河边,看“北风卷地白草折”,看“满树梨花遍地雪”,兴致高涨时,堆个雪人守卫着美丽的小河。

  就在河畔的一间新房,女友成了我美丽的新娘。一年后,我们有了可爱的儿子。儿子就像妻子的过去一样,夏去秋来,冬走春回,不顾季节的更迭在小河边忙碌,从河里游泳到树上掏鸟,从路边采花到桥上奔跑。再后来,儿子背着书包上学堂,学业有成走向远方。

  又是一年枣树挂果的时候,我又一次来到小河边。流淌千年的小河累了,几乎泛不起涟漪。看着周围因河水润泽而日渐拔高的楼宇、日渐加宽的马路,我知道小河早已完成历史的使命。尽管不远处有一条新河水流湍急,百舸争流,但我还是希望老去的小河慢慢流,慢慢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