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7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劲扬帆正当时
2011-07-21

  (上接1版) 

  实施“强北促中带南”战略打造四个基地

  在贵州省新农村示范村——镇宁自治县大山乡大寨村,远远望去,周围满眼的莲藕田连成一片,翠绿的荷叶中间,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煞是好看。

  “这是县里补助30万元种植的150亩莲藕,莲藕成熟了后,每亩能赚3000到4000元钱,125户人家将增加很多收入。”大寨村村主任陈邦仲高兴地算着这笔帐。

  大山乡乡长王权有介绍,大寨村作为省级示范村,近年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补助资金达800万元,为了帮助群众致富,政府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百灵集团的中药材基地,投入5000万元,用地211亩。此外,由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带领全村群众种植莲藕,种植的农作物不光有药用和食用价值,更有观赏价值,该村还将围绕中药材及莲藕田形成的农村特色风光,发展农家旅游。 

  在江龙镇河头村鲟鱼养殖基地,记者看到,育苗车间里30多个育苗池里,工人们正在筛选育苗,车间外的大池养有商品鲟鱼。

  据了解,贵州锦润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600万元在江龙镇河头村建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完成投资600多万元,育苗车间养有鲟鱼水花40多万尾,成鱼水池内养有商品鲟鱼20多万尾,成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和鲟鱼苗供应基地。

  利用当地水温适宜,水质清新,资源丰富,特别适宜亚冷水鱼养殖的特点,建起了集渔业观光、餐饮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江龙镇将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养殖项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大寨村和河头村仅是镇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以来,镇宁自治县整合资金1288.8万元投入茶产业发展,完成茶园种植面积1.51万亩。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2万亩,可采茶园面积1.36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46.1吨。利用低热河谷地带的气候、土壤资源条件优势,镇宁重点发展火龙果、樱桃、冰脆李等水果产业,并培育壮大了“牛来香”公司、兴旺油脂厂、黄果树茶业公司等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同时,镇宁以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生猪产业和肉禽、蛋禽产业。据了解,河南柳江禽业有限公司在丁旗镇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约1400亩的生态牧养科技园区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计划完成投资8000万元。还成功引进安顺四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在城关镇水塘村投资980万元建设大鲵(娃娃鱼)繁殖、养殖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兴旺油脂、远丰油脂和万通祥和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为龙头,以丁旗、江龙等专业乡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优质粮油、菜籽油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把镇宁打造成为省内乃至西部重要的优质粮油加工基地。

  镇宁自治县充分发挥北、中、南片区各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强北促中带南”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打造“茶叶、生姜、蔬菜、特色经果林、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生态畜牧业”、“冷水鱼养殖”、“农产品加工”四个基地。

  经济发展

  风劲扬帆正当时

  镇宁自治县位于黔中高原西南部,处在黄果树瀑布和龙宫两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之间。“十一五”期间,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以“抓住发展关键期,加快建设新镇宁”为目标,使镇宁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排位从2005年的80位上升到2009年的60位。

  “十一五”期间是镇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1.4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09亿元,年均增长16.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01亿元增加到7.47亿元,年均增长19.94%;财政总收入从1.12亿元增加到2.51亿元,年均增长17.5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0.53亿元增加到1.76亿元,年均增长27.31%;财政支出从2.34亿元增加到9.35亿元,可安排财力进一步提高,保民生、促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77亿元。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7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6.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3亿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未来的五年中,镇宁自治县确保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县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突破50个亿,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个亿以上,突破21个亿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力争财政收入尽快突破5个亿。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生产总值增长18%;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2%和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风劲扬帆正当时,黄果树瀑水奔腾不息。镇宁,处处涌动着改革发展热潮,已经开始描绘“十二五”的锦绣画卷,奋力实现加速崛起、振兴镇宁经济发展大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