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前行的步履艰难,但却一刻也没有停止。由于道路坡大、弯急且连续弯道多、半径小,加之海拔只有500米左右,23时20分,5名突击队员出现呕吐。 23时49分,经过近10个小时的艰难挺进,27名抢险救援突击队队员安全抵达望谟县消防大队。此时,洪灾袭击后的望谟县城,遍地是淤泥、一片狼藉。一场抢救生命、清理淤泥的战斗,随即打响! 救援永不言弃 县城街道到处都是淤泥垃圾,沿河公路石坝多处被冲毁,泥浆平均厚度达三四米,最深之处甚至达到了7米,救援涉及到了水域、山域和房屋垮塌救援,难度极大,这对经验丰富的安顺市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突击队也是极大的考验。 根据贵州省消防总队抢险救援指挥部的指示和要求,安顺市消防支队27名抢险救援突击队兵分探测组、搜救组、清淤组、保障组四路,采取“人、机、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撒网式搜救。 在望江新城、天河花园,突击队科学研判,充分利用音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进行“地毯式”探测和搜救。突击队员利用各类仪器,在深可过膝的污泥浊水中奋战,头顶30多度的烈日,汗流浃背。重点对淤泥堆积、埋压区域,以及主体结构未完全坍塌、存在生存空间的建筑进行撒网式搜救。同时,搜救犬分队、潜水员配合兄弟部队一道对望谟河沿岸、水面和水下进行探测、搜救。 经过46余小时的救援,突击队员脸上、脖子上、手臂上晒得发紫,身上满是泥浆、灰尘,有的队员手磨破裹上了绷带、有的队员因脚受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都没有一句怨言,仍然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 清淤义不容辞 洪灾袭击,洪水开始消退,被数日污泥积水浸泡过的街市一片狼籍。大量淤泥和垃圾成堆,灾后清淤、重建家园的战斗打响。 在望谟县城天河花园、望江新城、天马步行街等重灾地,安顺消防“抢险救援突击队”的鲜红旗帜和废墟上仍然迎风招展的国旗相互辉映。27名抢险救援突击队员冒着高温,在大型铲车的配合下,舞动着手中的铁铲、锄头等工具,清理淤泥和杂物,全力攻坚抗洪抢险救援行动,手磨破了绑上胶带继续战斗,脚麻了休息一会儿继续作业。同时,保障组则冒着高温,不停地奔波在探测组、搜救组、清淤组之间,为战友们提供器材、通信及生活物资保障。 泥泞中的“抢险尖兵” 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安顺消防官兵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吃过一顿可口饭,困了就在消防车上躺躺,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就用方便面充饥。 “抗洪抢险尖兵”李宏翰从6月8日23时许到9日,他始终冒着高温,连续奋战在抗洪抢险救援一线。由于路面滑湿,不慎摔倒在地,脚上多处受伤,中队长看到以后,叫他休息一下,但他却说没事、不碍事,并再次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一线。 “拼命三郎”李智雄作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救援的上等兵,李智雄多次主动请缨参加最艰难的任务,本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心里就想着为老百姓多做一点事,减少一点损失,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在灾后清理任务中,李智雄始终坚持冲在最前面,主动承担起最艰苦的任务,在淤泥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看到有百姓需要帮助他立即挺身而出,在休息中还不忘关心战友,给其他同志送水送食物。 “老黄牛”王嘉楠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发扬不怕累、不怕苦,敢打恶仗的精神,连续作战,不停地清理小区、街道、商铺的淤泥、垃圾,而且在大家都在轮休时,他却没有停下来,而是去帮助老百姓清理家中的物品。同时,在救援现场,王嘉楠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兄弟们,大家动作快点,早点清理完,老百姓好早点回家”。在他的不断鼓励下,队员们把疲劳抛之脑后,一个个干劲十足,圆满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救援任务。 “轻伤不下火线”杨奇在完成对望江新城、天河花园“地毯式”的探测、搜救后,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由于高温暴晒,加之路面滑湿,在对天河花园清淤泥中,不慎摔倒在地,脚上多处受伤,带队领导和战友纷纷劝他多休息,但他却说:“没事,轻伤不碍事”。在此次望谟抗洪抢险救援中,杨奇发挥士官骨干带头作用,哪里脏、哪里难清除,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并在清淤过程中身体多处被刮伤后,仍然继续战斗在抢险救援一线,充分展示了安顺消防铁军为人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连续作战的精神。 在连续3天多的奋战中,安顺支队消防官兵发扬了消防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救援第一线。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最严重的威胁时候,安顺消防官兵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