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专页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7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声里的事情
2011-07-18

  小学优秀作品选登

  西秀区蔡官镇蔡官屯小学六年级(3)班  孙田田  指导老师:汪希飞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我喜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支歌。奶奶把歌声里的事情告诉了我:四十多年前……

  那时的日子,和今天富裕、幸福的生活无可比拟。

  奶奶的家乡在安顺开发区白果村。村子很小——不足百户人家。村子的左边有一座约600平方米宽的水库,水库边上有一座坟山,有些阴森恐怖。村前有一条小河,村后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栽有稀稀疏疏的几棵树,孩子们有时带上草绳拴到两棵树上荡秋千。奶奶家住在村子的水库脚下,水库里的水流经暗河淌到家门前,洗衣用水很是方便。

  村民们很朴实,都以种田地为生,全村只有五六人做生意或者上班。

  我爷爷就是一名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从距家十余里的工厂里挑回一担大粪,帮助奶奶种庄稼用。我的爸爸和大姑、二姑在家里也是有明确分工的。那时爸爸已年满16岁,可以到生产队里出工,帮助家里挣“工分”。大姑读书回来后就把家里的水缸担满水,还要“拌煤炭”。二姑负责打猪草和洗碗。爷爷的工资也用来贴补家用……

  尽管一家人非常勤劳,奶奶也特别能持家,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吃的饭都是掺进了玉米和麦麸皮的。只有当家里来亲戚时,才可以吃上“净白米饭”。有些年喂了几头大肥猪,但年底连肉都吃不上——卖猪的钱都拿到生产队里“缴余粮钱”了……

  奶奶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别人见不得我们家过的‘好日子’!常常在开会时鸡蛋里挑骨头……”

  那时分到的“口粮”不够吃上一年,菜里是很难见到“油水”,早餐是省掉了的,中午大多时候吃的是稀饭或洋芋,只有晚上爷爷下班回来后一家人才可以吃些带油的菜。大人们要几年才能缝上一件新衣服,二姑穿的衣服、鞋子,都是爸爸和大姑穿过的。

  后来田地承包到户,奶奶家分到了一些田地,大姑、二姑能跟奶奶一起下地干活了,不再受年龄的限制。她们学会了插秧、收割、种菜、卖菜等活,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宽裕起来。特别让二姑高兴的是:她不再受同学们嘲笑了,因为她不再穿爸爸、大姑他们穿过的衣服去上学了,而且过年时还可以享受到两元左右的压岁钱了,奶奶的唠叨也渐渐少了,脸上有了些许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奶奶也已到了耄耋之年,家里的瓦房换成了平房,爸爸做起了营运生意。虽然奶奶身体不是很好,但心情很好。尤其近三年来,她生命中一半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国家先后为她报销了好多的住院费啊!奶奶说“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呀,不仅可以报销住院费,还可以领养老金呢。”

  朴实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党、对人民的感激之情。

  如今,奶奶家村头的水库变大、变漂亮了,坝基修成了梯形,河道疏通了,而且变宽变美了。废弃多年的抽水房修葺一新,重新安装了容量大、质量好的水管,几千亩农田旱涝保收了。村里还安装了自来水,奶奶也学会了用洗衣机、电饭锅、电炉等电器了……

  随着发展,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昔日的“穷山沟”有了“农家乐”!城里的人们一到周末,都会驾着小车到水库里钓鱼或游泳了。呵呵,村里的小伙子们娶媳妇也不用发愁了,姑娘们也不是那么向往做“城市人”了。

  在奶奶和相邻们的话语里,说不出“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党的惠民政策”等书面语言,但她们就会一遍又一边遍的念叨“现在太好了,用上了自来水,进城可以坐车,种田地、搞养殖还要补钱……”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情感,在她的笑容里显露无遗。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一定不能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以及奶奶所讲的故事。我一定努力学习,为把家乡安顺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