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可多选)
1、国际计生联关于公民实行计划生育享有的生殖健康十大权利有哪些。( )
①知情权、获得权、选择权;②安全权、尊严权;③隐私权、保密权;④舒适权、续用权、表达权
2、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周岁,女不得早于( )周岁。
①20、18; ②22、20; ③20、20
3、下列哪些情形属无效婚姻。( )
①重婚的; ②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③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④未到法定婚龄的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
( )起施行。
①2002年1月1日; ②2002年9月1日; ③2003年1月1日
5、获得( )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①《独生子女证》;②《独生子女光荣证》; ③《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
( )平等的权利。
①男子; ②老年人;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7、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 )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①一个; ②二个; ③三个
8、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 )作出社会抚养费的书面征收决定。
①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②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 ③村(居)民委员会
9、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由( )受理初审后报设区的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鉴定。
①所在单位; ②村(居)民委员会;③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10、依法要求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凭《结婚证》在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 )。
①《计划生育证》; ②《生殖保健服务证》; ③母婴保健卡
11、晚婚是指按照法定婚龄推迟( )年以上的初婚。
①3; ②2; ③5
12、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 )周岁以上。
①20; ②30; ③40
13、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从领证当月起每月领取5元以上的独生子女保健费,至子女满( )周岁止。
①15; ②18; ③14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3天外,增加婚假
( )日。
①10; ②14; ③30
15、在产假期间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90天产假外,再增加产假( )日。
①30; ②60; ③90
16、女方晚育的,给予男方护理假( )日。
①5; ②7; ③15
17、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规定退休的,加发( )的退休金,但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的100%。
①1%; ②5%; ③10%
18、具有本省农村户籍,长期居住农村的独生子女户的女孩考生、二女结扎户的考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时给予( )分的照顾。
①5; ②10; ③20
19、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 )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①3个月; ②1年; ③6个月
20、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 )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①6; ②10; ③14
21、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 )。
①不负有责任; ②负有不同的责任; ③负有共同的责任
22、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 )执行。
①可以; ②可以不; ③应当
23、容留、包庇他人违法生育的,侮辱、伤害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或者拒绝阻碍计划生育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 )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行政处分; ②行政处罚; ③批评教育
24、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的,结婚( )年以上,因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经治愈可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5; ②10; ③8
25、企业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 )从企业公益金中列支。
①县级计生部门; ②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③所在单位
26、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享受计划生育奖扶金的年龄是( )岁
①50; ②60; ③70
27、第一个子女为( )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遗传性; ②非遗传性; ③终身
28、夫妻双方是农民,第一个孩子是( )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男孩; ②女孩
29、夫妻双方是农民,并且双方或者一方是
( )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汉族; ②少数民族; ③不受民族限制
30、违反《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将对夫妻双方分别如何处理。( )
①予以开除; ②征收社会抚养费; ③行政处分
31、违反《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农民,结合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视其孩次和情节轻重,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征收( )社会抚养费。
①2倍以上5倍以下;②4倍以上10倍以下;③1倍以上4倍以下
32、违反《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城镇居民,结合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视其孩次和情节轻重,对夫妻双方分别按照该县(市、区)上一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征收( )社会抚养费。
①2倍以上5倍以下;②4倍以上10倍以下;③1倍以上4倍以下
33、违反《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从事其他各类经营活动的人员,按照本人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或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的征收社会抚养费。
①2倍以上5倍以下;②4倍以上10倍以下;③1倍以上4倍以下
34、下列哪些情形之一,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照违反本条例生育规定处理。( )
①经批准再生育,怀孕后无特殊情况未经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引产的;②遗弃子女或者送养子女的;③故意致婴儿死亡或者谎报婴儿性别,谎报婴儿死亡的
35、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第60次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由国务院于2009年5月1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5号颁布,自( )起实施。
①2009年9月30日; ②2010年10月11日;
③2009年6月1日 ; ④2009年10月1日
36、成年育龄妇女应当自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 )天内提交婚育证明。
①60天; ②90天; ③30天; ④45天
37、流动人口中需办理婚育证明的对象是哪部分人群?( )
①15-49周岁的成年育龄妇女;
②18-49周岁的成年育龄妇女;
③18-49周岁的所有成年人;
④15-49周岁的所有成年人
38、育龄夫妇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登记时除了提供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证明材料外,还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
①结婚证; ②暂住证; ③就业证
39、成年育龄妇女什么时候办理婚育证明?( )
①在现居住地办理; ②离开户籍所在地前;
③生育孩子后再办; ④不用办
40、流动人口在租住房屋或离开时,承租人需在( )日内向当地的社区(村)委会报告(有年度内生育或怀孕对象的,应当日报告)。
①3日; ②7日; ③10日; ④15日
41、避孕节育方法有哪些?( )
①结扎、上环;②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③避孕套、皮埋;④外用杀精剂、安全期
42、从优生角度讲,妇女的最佳生育年龄是
( )
①18—20岁; ②20—23岁; ③24—29岁
43、《母婴保健法》规定应暂缓结婚的是
( )
①经婚前医学检查,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的人;
②精神病患者在病情缓解2年后的;
③生殖器官炎症临床已治愈的
44、为了预防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孕前及孕期妇女服用的药物是( )
①钙片; ②叶酸; ③鱼肝油
45、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是指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还没出生之前,因发育紊乱所致。是指以下( )
①背部及臀部有胎记、口腔有马牙;
②发生新生儿黄疸和肺炎;
③身体某些部位或器官,如头颅、眼睛、心脏等结构或功能与正常的孩子不一样
46、出生缺陷的产生与( )和环境因素有关,或者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发生。
①夫妇文化程度; ②孩子出生后体质; ③遗传因素
47、怀孕期间最易导致出生缺陷的时期是
( )
①早孕期; ②中孕期; ③晚孕期
48、孕产妇可以自主选择( )保健机构。
①生产期; ②计划生育; ③妇女儿童; ④孕产期
49、皮下埋植剂,埋植一次,可避孕( )。
①4-5年; ②6-7年; ③7-8年
50、妊娠( )以内施行人工流产术比较好。
①8周; ②12周; ③24周
51、产后( )可过性生活。
①1个月; ②2个月; ③3个月
52、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是否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
①是; ②否; ③都不是
53、产后如果用母乳喂养不要选用( )避孕。
①避孕套; ②宫内节育器; ③避孕药
54、取出宫内节育器以月经干净( )天为宜。
①3-7; ②7-15; ③15-30
55、放置宫内节育器应在月经干净后( )天。
①3-7; ②7-9; ③9-11
56、禁止近亲结婚,是由于亲缘之间( )较多。
①相同的基因;②致病的基因;③遗传病的基因;④基因变异
57、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会员带动广大群众实行( ),维护会员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①自我教育;②自我管理; ③自我服务 ④自我自治
58、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努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和能力,组织和带动群众走( )之路。
①少生;②快富;③文明;④健康
59、协会的五项职能是( )
①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
②带头、宣传、服务、监督、活动;
③牵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
④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工作
60、全国计生协会会员集中活动日是那一天
( )
①每年5月29日; ②每年5月28日;
③每年7月11日; ④每年12月1日
二、判断题:
1、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 )①对;②错
2、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①对;②错
3、少数民族可以不实行计划生育。( )①对;②错
4、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的奖励费由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兑现。( )①对;②错
5、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①对;②错
6、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①对;②错
7、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对;②错
8、夫妻双方是农民,且为男到独生女无儿户家结婚落户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①对;②错
9、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有权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①对;②错
10、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①对;②错
11、若再婚夫妇一方只生育一个孩子,另一方未育,这个孩子不论是否判随何人,再婚生育的一个孩子,均作为该夫妇现有孩子二孩对待。( )①对;②错
12、夫妇一方是少数民族的就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
①对;②错
13、夫妻双方都是少数民族的农民,两个子女中有一个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
①对;②错
14、准备怀孕的妇女应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防止造成子宫内感染。( )①对;②错
15、在未采取避孕措施下的同房或避孕失败后,可在72小时内服用紧急避孕药避孕。( )①对;②错
16、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合理营养,保证孕期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 )①对;②错
17、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至少一个月开始每天摄取400mg叶酸至妊娠三个月末以上,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机率。()①对;②错
18、孕期妇女应谨慎用药。( )①对;②错
19、准备怀孕的妇女最好在怀孕前后戒烟戒酒,并避免被动吸烟。( )①对;②错
20、孕前,男女双方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至少3个月,保证精子和卵子的正常发育。( )①对;②错
2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①对;②错
22、未婚的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不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 )①对;②错
2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①对;②错
24、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①对;②错
25、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A①对;②错
26、人口过多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 )①对;②错
27、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为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服务登记。( )①对;②错
28、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宜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也是属于《条例》所称的流动人口。( )①对;②错
29、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①对;②错
30、流入育龄夫妇在现居住地都可办理一孩生育登记和二孩生育登记。( )①对;②错
31、同一县(市、区)跨乡镇或同一乡镇内流动的都可称为流动人口。( )①对;②错
32、成年育龄妇女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办理婚育证明。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不可代当事人办理婚育证明。
( )①对;②错
33、婚育证明主要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年龄、公民身份证号码、婚育状况、配偶信息、生育状况、避孕节育情况等基本信息。( )①对;②错
34、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必须返乡妇检。( )
①对;②错
35、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违法生育的,只可在现居住地征收社会抚养费,不可回原户籍地征收。( )①对;②错
36、流动人口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在3个月内补办:逾期仍不补办或者拒不提交婚育证明的,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予以批评教育。( )①对;②错
37、办理婚育证明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①对;②错
38、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群众团体。( )①对;②错
39、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可以接受社会和个人捐赠。( )①对;②错
40、凡承认并遵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热心计划生育事业,愿意缴纳会费的中国公民或组织、单位,均可以自愿申请成为计划生育协会会员。( )①对;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