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专页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1

  安 顺 市 统 计 局

  国家统计局安顺调查队

  2011年3月17日

  一、综   合

  二、农   业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43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59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0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8.5:35.4:46.1调整为17.4:38.0:44.6。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33.63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1.82亿元,增长12.5%;牧业产值25.81亿元,增长12.2%;渔业产值0.91亿元,增长1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4亿元,增长11.3%。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构成由上年的53.2:2.8:42.0:1.3:0.7调整为53.7:2.9:41.2:1.5:0.7。

  夏季粮油产量因灾减产,秋收农作物稳定增长。全市夏粮产量为4.28万吨,与上年比下降51.4%;秋粮产量76.30万吨,增长5.5%。全年粮食总产量80.58万吨,下降0.7%。蔬菜产量73.74万吨,增长31.5%。油菜籽产量2.53万吨,下降58.8%。烤烟产量1.08万吨,下降1.5%。

  

  

  

  

  

  

  

  

  

  

  

  

  

  

  

  

  

  

  表1: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351公顷,比上年增长9.8%。

  

  表2:林业主要产品产量

  

  

  

  

  

  

  

  

  

  

  

  

  

  

  

  

  

  

  

  畜牧业生产发展总体态势平稳。畜禽存栏稳中有升,畜禽出栏和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3.01万吨,比上年增长4.1%;生猪出栏113.95万头,增长3.9%,牛出栏10.33万头,增长12.6%;年末大牲畜存栏 63.30万头,增长0.6%;年末生猪存栏103.94万头,增长1.5%。

  生态渔业养殖保持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6326吨,比上年增长20.1%。

  表3: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224.80亿元。其中,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04.01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20.79亿元。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6%,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2%。在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中,按隶属关系分,省以上工业增长3.5%;市县区属工业增长16.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公有制工业增长4.5%,非公有制工业增长16.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下降1.5%;重工业增长14.4%。

  

  

  

  

  

  

  

  

  

  

  

  

  

  

  

  

  

  

  全年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25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9.30亿元,增长22.2%;实现税金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1.60亿元,增长26.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1亿元,下降7.9%,减亏1966万元。

  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1108万吨,比上年增长12.0%。在全市纳入地方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发电量87.13亿千瓦时,增长0.5%;电解铝产量8.51万吨,增长21.5%;水泥产量224万吨,增长34.0%;饮料酒产量28153千升,下降31.4%;铁合金产量8.36万吨,下降20.1%;碳酸钡产量25.67万吨,增长5.8%。

  表4: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2户,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85亿元,增长3.7%;完成增加值1.71亿元,增长6.1%。房屋施工面积103.7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42.06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0.5%,较去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34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纳入地方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94.34亿元,增长3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0.81亿元,增长32.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53亿元,增长25.4%。跨区项目投资17.0亿元,增长43.8%。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基本建设、更新改造与房地产开发均呈现正增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更新改造投资10.87亿元,增长5.1%;房地产开发投资24.18亿元,增长65.9%。

  表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五、贸易和物价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城乡市场销售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0.98亿元,下降2.8%;零售业实现64.21亿元,增长20.8%;住宿业实现0.35亿元,下降17.5%;餐饮业实现4.54亿元,增长6.3%。分地区看,城镇实现55.03亿元,增长20.1%;乡村实现15.05亿元,增长15.3%。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0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进口完成1230万美元,下降52.7%;出口完成11790万美元,增长27.7%。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在农产品价格上涨、气候变化等复杂因素共同推动下,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4.0%。在消费品中八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分别为食品类107.9%、烟酒及制品101.4%、衣着类98.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4%、交通和通信99.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3%、居住类104.4%。

  表6: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7955万吨公里,增长11.9%;完成旅客周转量214531万人公里,增长11.3%。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36亿元,增长8.6%。全市固定电话达27.47万部,增长2.4%,移动电话用户达137.23万户,增长24.4%,年末互联网用户达94701户,增长39.9%。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加旅游定点单位 2 家,新增星级饭店1家,另有2家由二星改造升三星级,新增商务酒店12家;加大对星级酒店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强化和提升星级酒店服务质量。全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24.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实现旅游收入1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完成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84亿元,增长22.6%。财政支出累计完成93.70亿元,增长44.8%。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2.19亿元,比年初增长3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5.43亿元,比年初增长18.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29.65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短期贷款66.45亿元,比年初增长7.9%;中长期贷款156.35亿元,比年初增长21.1%。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5.14亿元,比上年增长 20.1%。各项赔付支出1.63亿元,比上年下降1.5%。

  表7:保险业收付情况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全市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1551人;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11647人;职业初中2所,在校学生372人;普通中学146所,在校学生164665人;小学953所,在校学生279403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7.99%。

  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获得国家及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3项,争取科技经费约1456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市级图书馆1个、县级文化馆6个、县级图书馆5个、拥有图书藏量36.96万册。乡镇综合文化馆站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4个和村级基层点1686个、农家书屋6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144个。有电视转播台6座、调频转播台4座。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2.22% ,广播覆盖率达88.12%,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75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农村卫生、妇幼卫生、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23.36万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50.21万份,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4.72万份,举行健康主题日咨询活动534次,健康讲座382次。2010年全市参合农业人口198. 89万人,参合率为97.41%,比上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以54.5枚金牌、39枚银牌、42枚铜牌、团体总分2749分的成绩排在第四名,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同时,我市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继续推进“环境立市”战略的实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把好“三同时”审批、验收关,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严格控制总量的增加。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92个,验收项目12个。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共1571万元。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均小于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各县城区空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均达标(夜郎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达Ⅱ类标准);市城区主要干线交通噪声与往年相比有好转。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91起,与上年相比增长7.4 %,死亡180人,增长11.8%。其中,较大事故10起,比上年增加4起,重大事故2起,比上年增加2起。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78万人,比上年增长9.3%,其中,在岗职工12.25万人,增长7.7%。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435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4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92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3526元,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

  表8: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625人,其中安排困难对象就业5549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16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104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7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4%。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1058个。拥有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270张,收养85人;集体办敬老院54个,床位数802张,收养533人。全年优待优抚对象2141户,优待优抚总金额473.2万元。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171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6628.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369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1480.8万元。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政策措施,克服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0.8

  -10.2

  -1.5

  -28.3

  万千瓦小时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资料来源:对外贸易数据来自于商务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于运管部门和海事局;邮电通信数据来自于邮政、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旅游数据来自于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于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于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于省保监会;教育数据来自于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于科技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于文体局;卫生数据来自于卫生局;环保数据来自于环保局;就业情况来自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于民政局。

  4、人口数据待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公报发布时公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