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明珠 这里是山的海洋,石头的世间。这里被名誉为天然大氧吧。这里是人杰地灵的一片乐土——西秀。 当你从林城贵阳出发,只需在贵州高速第一路(清黄高速)上小憩50分钟,就会来到热情欢迎你的西秀。这里交通发达、便捷,是贵州中西部交通枢纽。在黔中腹地,史书上曾写了地无三尺平的地方,如今以西秀区为中心城区的安顺,境内有安顺黄果树机场,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沪昆(上海——昆明)高速铁路、贵昆(贵阳——昆明)铁路和株六(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纵贯境内,距省会最近的入海码头镇宁坝草码头也正在抓紧建设,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成为贵州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网络,那是这片土地为你展示的另一种风景。 特别是正在修建的贵阳至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及上海到昆明沪昆高速铁路,这几条条快速通道建成后,安顺到广州乘汽车只需要10小时左右,乘火车只需要5小时左右,安顺到上海也只需要8小时左右。这将极大地促进我们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并将更加突出贵州、安顺、西秀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腹地,距省会城市贵阳90公里,是地级安顺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区共有21个乡、镇、办事处,41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5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万人(不含开发区)。西秀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扼锁滇黔”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在西秀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居住有有汉、苗、布依、回、仡佬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民间风情多姿多彩,被誉称为 “蜡染之乡”、“地戏之乡”、“中国民族食都”、“屯堡文化之乡”。 西秀区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是夏季最好的避暑胜地。境内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高负氧,低辐射,按联合国权威机构关于“地球上处于海拔1000米到2000米地带的气候条件,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研究成果,这里是人类生活的绝佳环境。 西秀区自然风光多彩迷人,人文景观别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喀斯特风光独特优美,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中心,旅游资源占国土地总面积的10%,远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早在1985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境内有2个5A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大瀑布风景名胜区和被誉为“聚古今中外于一洞,汇天上人间于一堂”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龙宫,拥有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瑰宝——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20OO年以“最大的、保持最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落群”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公园及天落湾等10多个省级、市级风景区,还有王若飞故居、安顺府文庙、武庙、云山屯古建筑群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交相辉映,西秀区处于众星捧月的中心,是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和中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西秀区矿产资源丰富,集聚开采价值的主要有煤炭、重晶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等,尤以煤炭为最,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能源基地。此外,西秀区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拥有两座大型供水厂,十座变电站,城市水电供应富足有余,地表水能理论蕴藏量10万千瓦。 境内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种类多样,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盛产大米、油菜、山药、茶叶等粮食经济作物和野生药材,适宜栽种杜仲、三七、天麻、金银花、何首乌、黄莲、独角莲等名优药材。 1988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在西秀区建立“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1995年,农业部批准西秀区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1999年,省委、省政府把西秀区确定为全省首批建设的20个经济强县(市、区)之一;2005年中国食品协会授予了“中国食品(西秀)示范基地”;2006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审核、省人民政府批准西秀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现已编制完成23.89平方公里的规划,远期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绿色食品功能区,二是民族制药功能区,三是旅游产品加工功能区,四是来料加工功能区。现已建成长8553米,宽40米的园区大道,给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 西秀区劳动力资源富余,农村实有劳动力3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9万人,女劳动力17万人,劳动力最低保障工资800/月;境内实有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27万亩,旱地1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48万亩,经济作物36万亩,其他12万亩;年猪牛羊出栏33万头,肉类总产量3.6万吨。 近年来,面对“小城市、大农村”的特殊区情和“欠发达、欠开发、欠账多”的发展现状,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试验区精神,求新思变、自我加压、奋勇争先,不断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以创建和谐“五新”村居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围绕打造西秀新城和西秀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新局面,西秀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