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地方·西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版面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文化·副刊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0年7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合和谐“五新”村创建活动,选取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项目——
“一事一议”试点工作大力推进
2010-07-28

  西秀区2009年度一事一议试点项目覆盖全区17个乡(镇)、办事处,共288个项目,概算所需财政奖补资金1867.88万元,预计群众投工21.42万个,投工折资428万元。

  截止2010年5月25日,288个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为100%;已完工项目288个,完工率为100%。其中交通类项目212个全部完成,累计硬化村组道路44.24万平方米,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4%,超额完成1.7万平方米;总长90.36公里,超额完成6.38公里;水利类累计完成项目20个,沟渠建设8746米,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0%;环境类项目累计完成项目18个,其中新建垃圾池27个,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0%;种绿化树1237棵,完成项目建设任务100%;其它类完成项目38个,其中公共场所硬化4.25万平方米,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100%、安装路灯898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100%。

  经统计,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2333.12万元,投资概算完成率为102%。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867.88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36.77万元,群众投工折资428.47万元。目前,拨付财政奖补资金为1867.88万元,其中1200万元为上级预拨补助资金,667.88万元为区本级匹配。

  西秀区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中,围绕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科学合理规划试点项目、民主科学监管奖补资金等工作措施和手段,将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和谐“五新”村创建活动相结合,选取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项目,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试点村村容村貌有大的改观;村民自治意识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促进;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高涨等实实在在的成效。

  西秀区委、区政府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全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区政府办、区委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办等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村级组建项目监督小组、民主监督理财小组和物资专管员,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同时,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对项目的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西秀区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严格加强项目申报审批管理。一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村支两委,召集村民召开会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村民提议建设公益事业进行集体讨论,视项目轻重急缓程度,提出最初方案,报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初审后报区综改办,综合办再审后报市综改小组。二是申报的一事一议项目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自愿,从村民中得来,为村民而报。这是决定能否议成事、办得好的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核心和关键。实践证明,一事一议得民心,顺民意,一言堂失民心,背民意。三是县乡两级所报项目均会同财政、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城建等相关部门,对其规划和测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情况进行审核。立足“两个优先”,将项目优先支持村干部带动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优先支持群众最急需、受益面最广的项目。

  西秀区根据省综改办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试点工作管理制度。制度涉及民主议事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督查、项目验收、等各环节,通过规范管理、阳光操作,让试点工作公开透明,更多接受村民监督,更多得到拥护,确保试点稳健推进。

  西秀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奖补资金充分利用“村财乡代管村用”管理平台,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直接支付、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职责,强化财务公示制度,提高民主理财影响,注重民主监督实效,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区乡村三级对奖补资金的约束和监督。由乡镇村级财务委托核算代理中心专人专账管理,实行报帐制,由村级根据“村财乡代管村用”的程序核实材料物资采购单据(发票),送乡镇一事一议分管领导、财政所长审核,报乡镇主要领导签批后到乡镇财政部门报账。层层把关,确保奖补资金安全落实到位。

  西秀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物资采购领用实行“统一管理、政府采购、专人负责、收领有据,阳光操作”管理原则。项目启动之初,从区工作小组中抽调人员组成一事一议建材采购询价小组,对全区境内及周边水泥厂、砂石厂的供应价做了实地调查询价,最后根据就近、从低的采购原则形成统一的物资采购指导意见,从而各乡(镇)、办建材物资采购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针对实施项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大,匹配财政奖补资金有限的实际,采取“上级奖补一点、区级匹配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方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试点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一大批村容整洁的村庄显现出来,特别是原来的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存在的资金不足、效果不明显问题,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得到较好的弥补和提升。很多村庄整洁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的排水渠、明亮的高杆灯、娱乐健身文体场等一件又一件村民们长期盼望的公益事业终于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引领下,村民们积极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质量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工作小组,村民议自己的事、出自己的力、做自己的事、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服务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积极促进了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干部走村串户,带领村组干部及广大村民兴建村级公益事业,为村民出点子、想法子、跑趟子,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得到很大提高,村组干部的凝集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试点村的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

  过去的农村建设项目多为乡(镇)、办组织实施,很多村民坐享其成,形成了“等、要、靠”的思想,参与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发挥。通过一事一议试点工作的开展,广大群众的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所有项目均由村民共同商议、自主申报,均为广大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受益面最广的村级公益事业。经过民主议事、自己实施项目、自己管护项目,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体现。

  通过一事一议试点工作的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从筹资投劳到项目实施、工程管护均由村民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农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益,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当家人”。同时,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干部群众尝试到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实惠,建设家乡愿望更加强烈,实施项目干劲更足,试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奖补项目的落实呈现出周期短、见效快、钱花得少、事办得多、工程的质量比以前好、群众受益面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大的良好态势。如华西办欢喜岭村,通过一事一议试点工作的开展,村支两委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由于一事一议工作改善了村庄环境,目前已带动11家乡镇企业入驻该村,预计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各项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的前提下,村委正在着手建农家乐,预计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乡镇企业和农家乐的建成,将带动该村约260人就业,每年为该村增收300余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