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紫云自治县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紫云和谐发展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社会经济正常运转。近日,该县出资200多万元,科学解决了国有企业两大“历史遗留问题”。 紫云自治县轿顶山煤矿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属于当时的县办国营企业性质。该厂建立以来,曾经为紫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矿厂设备、生产规模、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效益呈逐年下滑状态。为扭转经营不利局面,1989年,县人民政府按照上级关于对某些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的精神,将该煤矿进行拍卖。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厂拍卖后原有职工的安置问题近20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明确解决,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该厂职工多次为此事到有关部门信访反映要求落实。 今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该县扎实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该厂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引起了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参照政策、妥善处理的原则,由县里解决40多万元资金,对该厂现有8名职工参照有关政策进行了妥善安置。对其中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7名职工,参照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标准,由县里在社保部门为其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在社保部门按月领取养老金;对其中未达到退休年龄的1名职工,则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标准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目前县政府划拨的各项安置费用414345元已经兑现完毕,并与职工签办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合同书》。至此,该国有企业长达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紫云自治县糖酒公司成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该县建立较早的县属国有小型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担负全县的食糖、卷烟、酒类等计划商品供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受体制机制、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响,进入九十年代后公司经济效益逐年下滑,经营出现困境,公司靠出租门面维持职工基本生活。为改变公司经营机制,2005年县里曾将该公司纳入县的改制议事日程,但因改制方式欠妥等原因几议未果,多年来未能落实。该县要求公司对原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后交由县改制办对照政策进行审查,呈报县人民政府获准实施。采取对职工一次性经济补偿方式进行安置,改制后公司资产交由县人民政府处置。目前,由县财政垫支的各项改制费用161.35万元已兑现完毕,并已签署解除国有职工身份协议书。 据悉,该县其它未改制的国有企业,正在按照政府“成熟一户,改制一户”的意见办理。 (杨正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