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度·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劳动者之歌
2009-04-29
表彰劳模

  本报记者 江富全

  劳动模范精神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建国之初,在经济非常匮乏的日子里,正是劳动模范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顽强拼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逐步把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起来。

  在安顺这块热土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批批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脱颖而出,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不但为安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在群众中发挥了榜样、骨干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着各族人民一起奋斗。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部分安顺市在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国劳动模范。

  

  热心公益事业的汪希文

  在位于汪官屯的安顺育英幼儿院,记者见到不少小朋友不停地叫已经快70岁的汪希文“爷爷、爷爷”,汪希文一边应答,一边向记者介绍有关情况,脸上充满了笑意。一个办化肥厂的劳动模范,办起了幼儿院,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见到记者不解的神情,汪希文说,他在汪官屯销售化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这一片地方大多是农民工,留守儿童比较多,没有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幼儿院,许多孩子到了上幼儿院的年龄仍然在家中。投资近50万元,办起了幼儿院。解决了170多个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安置了10多个大中专毕业学生就业 ,下岗女工就业。幼儿院从创办开始到现在,每年都要由化肥厂补贴2万多元。

  从1987年国家开始实施“光彩事业扶贫济困”活动以来,汪希文一直积极参与。先后向贫困农村捐赠化肥、资金,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数万元,还积极动员子女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子女先后捐款数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捐资捐物达120多万元。对社会大方,但对自己确很“抠”,至今还在抽3元钱一包的香烟,穿的鞋子还在是50元以下。他告诉记者,他是从普定县白岩镇林脚村贫困的农村出来,是党的政策、是改革开放使他有了今天,有钱更应该回报社会。他动情地说,在他有一点成绩的时候,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2000年因“光彩事业扶贫济困”成绩突出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年,他把获得的5000元奖金,又拿出2000元,买了5头牛给了当地的贫困村民,现在不少人已经脱贫。作为劳动模范,他将保持先进,发展企业,在今年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积极为政府分忧,为返乡农民工解难。刚成立的普定朵贝菜有限公司已经安置返乡农民工70余人。

  

  从文盲到桃李满天下

  住在安顺市西秀区二小退休老师袁茵,正在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当记者采访她时,又打开了她已经尘封的记忆。她告诉记者,1960年6月1日至11日,全国文群英会召开。来自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的5806名代表欢聚北京,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3902个,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686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四次表彰会。

  袁茵1932年出生于息烽县田乡东阳寨。幼时的袁茵家境贫寒,不满5岁时母亲病逝,3年后父亲在一次砍树时意外被倒下大树砸死,8岁的袁茵成了孤儿。1951年,袁茵一家迁到贵阳,在干街道工作之余,袁茵开始上夜校学文化。到1954年,22岁的袁茵小学毕了业。好学上进的袁茵与当地的不少干部工人一道趁工作空闲去读速成中学。到家乡的蓬勃民小当老师。当时教学条件非常差,没有教学工具,袁茵就自己动手制。1958年袁茵自制的生字卡片、数学计算器等教学工具在小声名远扬。袁茵还结合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改进教学方法,她上的课生动易懂,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成绩不断提高,名列全县前茅。1960年。经逐级推荐,袁茵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袁茵还拿出了一张珍藏多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劳动模范的请柬。

  1965年,袁茵辗转调到安顺二小(现西秀区二小),这个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王若飞烈士的母校。到该校后,袁茵倍加努力,担任过19个年头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她在1981年初接任“差班”(所谓“差班”就是把学习差、纪律差、品德差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的班主任时,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耐心启发和转化,将这个“差班”由接手时只有9人及格变成两年后及格率80%以上,其中红分学生19人,名列全校红榜前列,从此“差班”不差。这神话般的故事,在全校传为美谈。从教30多年,袁茵早已桃李满天下。虽然已退休多年,但很多学生还记着她,在街头一声亲切的“袁老师”,春节时一张张小小的贺年片,都让袁茵激动不已。她的学生不已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让袁茵高兴和自豪的是,两个儿媳都是老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