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成了校园文化“主人”
2009-04-29

  本报记者 伍少安

  近日,一场包括书法、手抄报、手工制作、绘画等学生作品展在头铺小学操场展出,展出了300多件学生作品,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这是头铺小学在迎国检所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之一,是该校坚持的“以学生参与为主、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具体体现,在这场学生作品展中,没有一个学生是局外人。

  这次作品展以班级为单位,规定一个班级按2∶1的比例筛选出学生作品,关键是要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超出了意料,我市知名书法家吴春魁说:“有好几个学生家长来找我,说孩子闹着要学书法,要请我收徒。我儿子练书法也变得勤快了,一问才知道学生要学书法然后拿帖子去展览。”

  要跟吴春魁学书法的学生一下子有了16个学生,学生太多,挤得家里没地方坐,最后租房子开了个周末书法辅导班。“原来想都没想过在郊区开书法辅导班,村民很热心这件事情,桌子都是他们送来的”,吴春魁笑着告诉记者,“参加书法辅导的学生,作品都参展了。最小的学生7岁,得到了很大鼓励,沉默寡言的性格得到了改变”。

  头铺小学校长杜彬说,学校将打造文化长廊,把学生的书法作品装裱,然后悬挂在各个走廊上。打造文化长廊是两个思路,一是借用校外力量,筛选和辅导学生的书法作品,均由吴春魁担任;二是悬挂的所有作品,均出自学生之手,不能老师代劳,更不能到书店购买作品来悬挂让学生成为“局外人”。

  除了作品展外,头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另外两大内容是班级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班级文化的板报,高年级的老师只起个辅导作用,低年级的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时老师倒是要动手辅助一下,而每个班级的“我们一起共同成长”是由一排桌子构成,抽屉里存放着学生档案,桌子上是花盆。花盆均由学生从家里拿来,要栽种什么花种,以及浇水等护养问题也是学生自己决定和管理。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普遍的做法是出校本,或出板报介绍,或播放影像资料,或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表演。但头铺小学,更多的是让学生成为“主人”。在学校活动中,所表演的仡佬族的铛靶舞和板凳舞,都是由学生表演,从民族村寨中请来的艺人,是直接到学校担任老师的角色。副校长吴万旭说,苗族的芦笙舞,不可能让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但学校还是以学生“参与”为主,而不是以“看”为主。目前学校在寻找音乐艺人,把校歌谱成屯堡调子,然后由学生传唱。

  最近开通了校园广播网,利用下午上课之前的半个小时时间来广播,从内容的筛选到广播过程,均由10余名学生完成,老师充当“袖手旁观”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人,改变学生是“看客”“听客”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渗透到头铺小学的各种校园文化建设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