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明 2009年4月27日,是安顺金融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它迎来了黔中大地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安顺市商业银行的诞生。 当天的挂牌现场,红色巨辐幕墙上 “酌水知源,惠泽一方”八个大字醒目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省有关部门和市领导,中国银监会和省银监局的相关负责人、各县区及市直部门负责人、各行各业的企业客户代表一起见证了这一时刻。 快乐挂在安顺商业银行员工的脸上,激情放飞在“空飘”红彤彤的色彩中! 安顺商业银行员工是快乐的,这份快乐缘于他们内心的自豪。而这份自豪出自他们不负众望、逆境中求发展、励精图治的成就。 组建安顺市商业银行,是市委、市政府振兴安顺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更是社会各界多年的愿望。 忆往昔,看今朝,安顺商业银行员工心潮澎湃。七年前,市城市信用社在原兴安、黔中、建安、中兴、新星、西秀6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安顺市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社,成立之初,资不抵债、濒临绝境、百废待兴。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城市信用社领导班子在改制后求新思变,以改革创新立发展之本,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展开了城市信用社艰苦的第一次创业。 他们秉承“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办社宗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按照“业务发展内控先行”的管理理念,不断建章建制,强化内控;注重人才培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进行业务创新和科技创新。先后建立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决策体系,以高级管理层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以监事会为中心的监督体系和新的管理模式,整合全社资源,并建立健全各项经营管理机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160多个,规范经营行为,防范风险,使内部控制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也使信贷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为了让“市民银行”品牌深入人心,市城市信用社成立后抓形象建设,通过改造、合并来统一规范营业网点。组织员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还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服务功能。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聘请专家、组织科技队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计算机网络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的投产运行,使全社业务操作全部实现了电子化。2007年,该社经过多方努力和克服各种困难后成功发行了具有地方特色并加入了中国银联的银行卡“黄果树卡”,此卡发行后受到了安顺市民的青睐,仅一年的时间,黄果树卡已发卡25400多张。 安顺市城市信用社通过七年磨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3月末,全社资产总额达189810万元,比组建初期增加171775万元,是组建时的10.53倍;各项存款余额174792万元,比组建初期增加158877万元,是组建时的10.98倍;各项贷款余额119313万元,比组建初期增加110601万元,是组建时的12.7倍;不良贷款余额2676万元,比组建初期下降6036万元,不良贷款率2.24%,比组建初期下降65个百分点;累计提取各项损失准备5575万元,拨备覆盖率208.33%;资本充足率14%;累计上缴税金2779万元;安顺市城市信用社单一法人社成立后,逐年减亏,2004起开始扭亏为盈,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实现拨备利润4173万元。 作为安顺人自己的银行,市城市信用社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发展为己任。七年来,他们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0亿支持我市医药、旅游、教育、军工、制造、能源等行业。根据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特点,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开办了诚信循环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十余个贷款新品种,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资金上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城市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深入企业调研,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亿元支持企业再生产。并采取降息、缓息等措施,与企业共渡难关。 努力终有回报。2006年8月,安顺市城市信用社正式启动安顺市商业银行筹建工作,2008年11月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筹建安顺市商业银行,2009年4月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通过现场验收检查批复同意安顺市商业银行开业。 风雨同舟,七年梦圆,城信人用七年的时间实现了第一次创业梦想,并揭开了第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逆境中求发展的历程造就了城信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安顺市商业银行董事长许安在开业典礼上说:“‘酌水知源,敢以衔结’。立足本土,面向企业,服务市民,回报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安顺市商业银行一定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以优良的经营业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厚爱,为建设经济兴盛、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安顺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