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近年来,普定县化处镇依托“朵贝贡茶”良好的品牌,利用省市县大力扶持茶叶产业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茶叶产业不放松。2007年至2008年,共新建茶园6300余亩,更新改造老茶园600亩,育苗300亩,成功引进茶叶加工企业5家,朵贝茶价位逐年上升,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目前,该镇发展茶产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发展。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化处镇古茶树群特殊的魅力、朵贝贡茶浓郁的芬芳、贡茶文化的古老和生生不息,吸引着省内外的客人。尤其是生长在化处镇张家村贡茶山上的“贡茶之祖”,更是让游客叹为观止。该镇把深挖茶文化作为“复兴万亩朵贝贡茶”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举办各种茶文化活动,搭建宣传推介朵贝茶的桥梁。2007年、2008年,举办了第五届、第六届贵州安顺普定(化处)油菜花旅游节系列活动(包括茶事活动);2008年举办了“贡茶杯”歌咏比赛,营造“人人懂茶、人人爱茶、人人晓茶”的环境;2009年举办“朵贝之春”贡茶文化旅游节等。各种茶事活动的举办,增加了贡茶古镇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08年,据不完全统计,该镇游客达30000余人,比2007年增加15000余人,推介旅游商品茶叶、荞皮、水母狗肉、实现旅游业增收,旅游收入同比增长翻一翻。2009年,该镇游客到目前为止已达到20000余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该镇已经对境内数百株百年古茶树进行保护:请专家诊断、列入县级文物进行登记,并准备对十株树龄古老、树形美观的古茶树进行投保。发展茶叶产业,促进了该镇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繁荣。 促进招商引资 化处镇发展茶叶产业的大好前景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各类企业的入驻。目前已有普定朵贝重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朵贝金苑茶厂、朵贝长青茶厂等5家茶业公司落户化处,而一些农村茶叶合作社也在积极的申报过程中。与此同时,其它企业也纷纷进驻化处,2008年,该镇在茶产业取得大发展的同时,成功引进了豫安煤矿、银兴石灰厂、贵州科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其中,贵州科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良深深喜欢上贡茶古镇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已把全家户口从福建迁到了化处镇化处村,当上了化处农民,并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已被培养为积极分子。 化处镇自2007年掀起“复兴万亩朵贝贡茶”工程以来,很多在外创业取得成功者纷纷回乡创业。戛卧村袁武、化处新寨村的王金生等,都是拥有上百万资产的成功人士,目前正准备回乡办茶叶加工厂。其中化处新寨村丁明祥办的“明祥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已获工商局审核通过,其加工的主打产品之一就是茶叶。 此外,该镇引进的重华茶业有限公司、金苑茶厂、朵贝磨香茶厂、长青茶厂、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五家茶业公司,分别从事育苗、种植茶园、加工、销售等工作,五家茶业公司在选用劳动力上,优先考虑本地工人。重华茶业有限公司可解决劳动力500余人,金苑茶厂可解决劳动力500余人,长青茶厂可解决劳动力300余人,朵贝磨香茶厂可解决劳动力500余人,夜郎湖食品有限公司可解决劳动力100余人,现共计为化处镇解决劳动力2000余人。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生态发展 化处镇地处贵州省中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容地貌。90年代,部分山区坡地呈现石漠化倾向,该镇积极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号召,掀起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确保人类的生存空间不被石头所代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化处镇是农业大镇,大面积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后,老百姓只能享受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补助。化处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民情,紧紧抓住省市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契机,深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茶叶产业与石漠化治理紧紧结合起来,拉开了“复兴万亩朵贝贡茶、建设生态文明化处”工程的序幕。2007年和2008年,该镇共新建茶园6300余亩,老百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2009年,该镇还将规划新建茶园5000亩,生态化处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石漠化治理在该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化处镇依靠基层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复兴万亩朵贝茶”有机地结合起来,茶叶产业的发展初现成效,基础组织建设也得到夯实。战斗队伍得到夯实。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工作成效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干部作用的发挥。该镇在进行第七次村、支部换届选举中,把一批“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的人纳入了村级领导队伍,提高了村干部的总体素质。党员队伍得到优化。化处镇各村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该镇首先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把发展茶叶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好处充分渗透,然后再由他们在村支部会议、党员会议上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把一批年轻有为的人发展为积极分子,把产业结构调整也即是发展茶叶产业的精神首先让党员和积极分子吃透。从而优化了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了全镇人民“凝心聚力抓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