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2006年名列倒数第一的“黄牌“乡,到今天干净整洁美丽的靓丽乡,乐平乡“整脏治乱”工作后来居上。 “原来我村的垃圾到处都是,整脏治乱工作被县里‘黄牌’警告。2007年以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行‘门前三包’、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等措施,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变。过去只要听到上级要来检查’整脏治乱’,乡干部和我个村干部要组织群众忙几天,现在来检查根本不用管,无论你什么时候来,我们街上都能保持干净整洁。”乐平村村委主任梅德金自信地说。 乐平村是乐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该乡“整脏治乱”工作的重点。前几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过往运煤车辆多、沿街住户卫生意识差等原因,“整脏治乱”工作举步维艰。在2006年年底全县“整脏治乱”工作评比中被县人民政府“黄牌”警告。“将‘黄牌’拒之门外”,该乡党委、政府立下重誓。2007年以后,该乡以项目为支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入210万元,重修了乐平村过境3公里路油路;组织资金150万元改造了人行道、给排水管道、绿化带等建设和路灯安装;投入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乐平商业步行街;计划投入40万元硬化农贸市场地面、规范市场摊位、排水管道和修建公厕,逐步将乐平农贸市场改造成初具规模,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该乡还实行了卫生“门前三包”和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各种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目前该乡的“整脏治乱”工作已步入正轨,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王培志 刘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