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特别策划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沧澜 岁月如梭
2009-04-27

  本报记者  杨代灿  刘念

  夏奶奶今年有80岁了,63年前,她是当地出了名的才女,但是她的青春却浸泡着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曲折经历。那是在古铜色背景下的一段灰色轨迹,对于夏奶奶来说,她的青春没有张扬、没有倔强,有的只是臣服于命运的无情安排和对生活的顽强不息。

  夏奶奶从小生活在重庆郊区一个叫围龙的美丽小镇上,小时候的她由于特别喜欢读书认字,所以总是偷偷的跑到私塾外面偷听先生教书,常此以往、从不间断。17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女子不能读书”的传统观念,成为了当地第一位走出去读书的女孩子。她告诉记者,学校的生活是她青春岁月里最轻松、最快乐的,她的青春永远留在了学校。从学校出来后,她回到了家乡,当起了一名老师,传承着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可是,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位年纪轻轻就如此自强的女子。由于祖辈的成分是地主,解放后,夏奶奶背负着祖辈地主的名声成为了批斗对象,她目睹了自己长大的地方被抄家的过程,承受着带着高帽子被批判的痛苦,忍受着众人从崇敬到鄙视的目光,不仅如此,在她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爱人又因为曾经是国民党而被枪毙,无望的她带着两个不满6岁的孩子,在青春岁月里开始了一段灰色轨迹的艰难挣扎。

  回忆起那个年代,夏奶奶说,那是一段对人性最真实的解剖和最艰难的考验。饿饭的年代里,她带着孩子吃糠喝粥,有时候还会挖草根、摘野菜回来煮稀饭,那个时候孩子们就围着锅边不肯离开,因为几乎是米汤的稀饭里终于有了菜的味道。迫于无奈,10岁的大儿子带着弟弟一块去挑煤挣钱,几十里的山路,都就这样光着脚板硬走下来。说到这,夏奶奶老泪纵横,轻声的抽泣起来。

  那个时代的青春在大背景下也许早已注定如同虚设一般了无个性,但却能如挣扎着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用坚强的翅膀来面对更加无情的挫折。每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会让人无法释怀,也许这一段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还没来得及让人看清楚、想明白就逼迫着年少的人们迅速长大,过早地脱离了青春本该拥有的青涩和激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