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一个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第14次叩响人们的生活,世界各地的读书活动精彩纷呈,关于读书的种种话题也同时被精英与平民乐此不疲地讨论。其中,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对传统图书阅读的冲击,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图书阅读率在下降,而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却一路飙升,这个阅读状况早就被权威媒体公布。但是,贵州西西弗书店、贵州康易书店都是在网络阅读率不断持续上升的年份创办并发展壮大的,每个周末的西西弗安顺店顾客都爆满,这个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自从民营书店崛起后,市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就告别接踵而至的历史场景,作为公益文化事业的单位,在面临新兴媒体阅读不断盛行的新时代,如何在冷清状态下作出调整?而作为文化教育的学校,又是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提高教学质量的?本报记者带着一系列问号奔赴了市图书馆、关岭民中、西西弗安顺店、贵州康易书店以及不同身份的读者,试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