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度·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打造民心工程
——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巡礼
2009-04-17
  开发区宋旗镇一农民拿着新农合医疗证到指定医院看病。 本报记者 费天禄 摄

  秦小棕  本报记者  刘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村居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2002年10月,党

  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

  据我市卫生部门统计,2008年我市共有195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64%,比上年提高6.37个百分点。新农合筹资总额达1.75亿元,比上年增加8725万元。新农合对参合病人补助资金达1.13亿元,比上年增加5584万元。资金使用率达64.52%,其中:西秀区67.45%;平坝县70.38%;普定县84.92%;镇宁县61.28%;关岭39.74%;紫云54.56%;开发区66.21%;黄果树56.64%。新农合住院病人住院总费用2.06亿。截止到2009年2月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3.83%,参合农民195.55万人,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95亿元。全面完成了2009年省级下达新农合参合率达93%的任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我市卫生部门结合工作实情、搞好协调配合、探究监管方式,着力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规范、安全、高效,务求将“新农合”打造成党和政府得民心、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据了解,在今年我市的农村卫生工作中,“新农合”仍然是重点。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新农合成功经验,加强调研并促进地区间交流。探索开展新农合监测点工作,全面、系统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指导各地规范和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推进门诊统筹试点,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推动中央新农合服务研究机构和各地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建设,加强经办机构的规范管理和人员考核工作,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提高各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不断完善新农合基金监管措施,指导地方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坚持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从体制上、机制上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针对关键环节,研究制订政策,保证广大参合农民切实受益。研究制定《关于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自主就医、出院即时结报的办法,逐步推行在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出院即时结报,方便农民就医和报销;推动新农合三项试点工作。继续发挥新农合技术指导组的作用,扩大调研、指导范围,加强政策性研究,总结门诊统筹、农业人口较少地区地市级统筹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相衔接等试点项目研究情况。形成规范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全国工作的指导;推动新农合筹资水平稳步增长。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研究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及农民个人筹资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推动新农合立法工作。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新农合制度的深入持续发展,在总结地方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新农合管理条例的制定工作,逐步将新农合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