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5日公布的今年3月份我国吸收外资金额并未出乎许多人的预料:84亿美元,同比下降9.5%。这不仅因为前两个月我国在这一数据上均出现了负增长,而且因为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的第六个月下降。 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缺。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对外贸易室主任冯雷指出,目前跨国企业的投资均依靠银行贷款进行,金融危机对此形成了直接影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去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锐减了21%,预计今年还会下降约三成。 然而,金融危机只是我国吸收外资下降的导火索。虽然众多跨国企业都表示看好中国市场,但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在我国吸收的外资总量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不到20%,而目前外国投资的主要力量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约占全球对外投资的80%。 跨国投资专家指出,一般说来,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经营规范,如果要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就应该提高这部分投资的比重。 另外,从进入量的角度看,外资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有弱化的态势。根据商务部《中国外资统计2008》的数据,外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1994年为17.1%,2000年为10.3%,2007年仅为4.6%,去年也基本维持这一水平。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市场规模急剧扩大,而以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为代表的生产要素价格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市场和生产要素的吸引下,我国本应受到外资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青睐,究竟是什么削弱了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目前我国投资市场开放程度不够,许多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没有开放,这使得我国在吸收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提升。此外,我国在外资管理中的一些限制,以及政策上仍存在的不稳定、不透明、不规范也会使投资者产生犹豫。 在如何扩大吸引外资的问题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业的开放,成为不少专家的共识。马宇和冯雷等专家都认为,经过十多年吸收外资的高速增长,我国目前缺乏新的市场突破点,下一步要突破观念禁区和部门利益的束缚,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吸引外资对优化资源设置、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十分有利的。”对于外资进入后冲击我国企业的顾虑,马宇认为,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开放初期,由于国内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过低,会出现外资迅速占领市场的阶段,但在市场竞争充分、吸收了外企经营理念和模式的经验后,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成长起来,部分还能与外企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