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泓毅 每天清晨一大早,就会看到开发区么铺镇么铺村的10多位村民准时到犇牛公司厂区及门口路段搞清洁工作,扫除厂区地面垃圾,清理垃圾池。然而在几年前,犇牛公司与么铺村村民的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还很僵。自从该区开展“3+1”党建帮扶联手共建新农村、“村企结对”、“村企共建”活动以来,双方之间关系开始“破冰”“回暖”。这只是该区企业与驻地村和谐共处的一个个例。 今年以来,该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施了“村企结对”。不仅有效地化解了村企矛盾,而且走出了一条“帮扶共建、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使民营企业和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早在一年前,该区就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3+1”党建结对帮扶活动、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了,区内11家上规模非公有制企业与11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有37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与59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在活动中,万鸣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港资企业,先后向幺铺镇塔山村等捐助2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安顺碧天园艺术陵园有限公司出资2万余元帮助宋旗镇龙旗村和洋界村更换老化的抽水设备,解决了两村451户2235人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2月中旬,雅园酒店、凯旋酒店、三O二医院、阳光妇科医院,主动为南马村返乡农民工提供保安、保洁等职位,解决了100多名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去年,安顺碧天园艺术陵园有限公司听说开发区要搞“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主动要求与龙旗村结对,出资2万余元帮助宋旗镇龙旗村和洋界村更换老化的抽水设备。该公司董事长陈世泽动情地说,早就盼望有这个载体,帮龙旗村做点实事,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们,让我们很感动,现在该感恩了。该公司还帮助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和村民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一事…… 如今,龙旗村和碧天园艺术陵园有限公司成了远近闻名的“好亲戚”。 几年前,只要一提起犇牛公司,么铺村的村民就恨之入骨。犇牛公司开工建场初期,未入股公司的10余家屠宰户煽动200多名村民每天到原屠宰场堵工。于是14位股东分头挨家挨户向农户承诺,公司建立后放宽政策让每位经营户有位子经营,每位村民有事干,有钱赚。同时,该区管委会、镇政府也出面协调,同经周折,公司终于建起了。可如今一提起犇牛公司,附近的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罗列出一大堆数据,花300多万元建了日处理65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附近及下游17个村不受污染;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先后拿出10000余元资助幺铺村15名学子上大学;解决么铺村及周边村500多名剩余劳动力;与么铺镇李家村结对子,先后帮扶该村10万余元,提供工作岗位30余个;分批次为企业300余名屠宰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共投入10000余元为100名职工先期办理;现年交易屠宰量10-15万头,年产值达2-3.5亿元,农民经营户得到了较大实惠,是国家农业部批准的第九批重点农产品市场。 “没有农村和农民就没有我们。”名符其实的“草根”企业家犇牛公司总经理余大海如是说,“每到旺季的时候,村民们主动到厂区来帮我们干活,搞卫生清洁,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 在开发区发展建设过程中,许多企业与村民存在多种矛盾关系,征地难、阻工等问题时有发生。一直以来,该区本着以人为本,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协调农民与企业的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眼下已是农忙季节,新种的玉米、水稻正需要锄草、浇水、施肥。可在正常的下地时间,安顺开发区周边的农田里,却很难见到村民下地干农活的身影。周边的村民已经不再被死死的束缚在土地上,大部分都到企业上班了,他们大都是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下地干活。这样一来,是辛苦了点,但是收入增加不少。 贵州南风公司是参加开发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企业。该企业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把村企共建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刚刚结束的企业招工中,优先招收附近西兴、王庄、土桥村民入企工作,目前,3个村有27人在公司上班或打临时工。 针对厂区附近入室、入厂盗窃案高发的情况,该公司党总支深深知道,要减少盗窃案,仅靠数量有限的民警是不够的,必须走群防的路子。于是主动和西兴、王庄、土桥村党支部结上对子,合建3支“村企联防队”,定期进行夜间巡逻,携手共建平安和谐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