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弱也是应对危机
2009-04-01

  新华社记者  夏文辉 赵卓昀

  伦敦金融峰会召开在即,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而群策群力之时,不少国际政要发出呼吁:应对危机要有全球视野,济弱扶贫对有效应对危机,非但重要,而且必要。

  在应对危机的全球“雷达”上,来自贫弱国家的信号既微且弱。一方面,在金融危机蔓延影响下,这些国家市场萧条,贸易萎缩,投资撤离,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减缓,各类矛盾滋生激化,对政治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更现实的风险是,贫弱国家在危机应对中丢失话语权,更趋边缘化。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27日在一篇《非洲遭受全球危机成倍打击》的文章中指出,非洲国家深受金融危机冲击,面临“脱轨、被抛弃的危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6日指出,金融危机对贫弱国家造成的“创伤”可能更深,因为“相对经济复苏,社会复苏更难”,因为“今天因危机而失学的孩子,将承受一生的后果”。

  全球性危机亟须全球性应对,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全球性应对,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就是发达经济体与相对弱小国家和地区平等协作。这才是同舟共济,才是共克时艰。

  在危机环境下扶贫济弱,发达国家就有必要“匀”出政策和利益,但这并不等于牺牲或者拖延应对危机的努力。全球化背景下,如果包括贫弱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利益得不到照顾,危机应对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局部的复苏可能潜藏风险,“底部”产生活力,全球应对才最有希望,更有意义。

  济弱不仅要体现在政治意愿上,更要落到具体政策措施上。要继续对贫弱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金融体系改革中,要照顾它们的关切;在应对危机的全球措施和计划中、特别是资金方面,要考虑它们的紧迫需要。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说,尽力帮扶贫弱国家,符合危机应对的整体利益,回报也将是世界性的。

  以这样一种理念,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必将更具活力,就如同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杰西·杰克逊所说,“贯穿上下”的全球应对,会在危机过后让地球显现更美好的图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