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8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8元,比去年增长19.3%,创下我市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措施不断加强。2008年市级财政投入农业专项资金2321万元,同比增长44.97%;县(区)级投入9859万元,增长27.38%。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各地深入贯彻“农业稳市”战略,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在稳定粮食播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实施高产增收工程,引进优良品种,注重种植质量,提高单产水平。面对去年初雪凝灾害和春耕前期干旱、雹灾,后期洪涝等自然灾害,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粮食生产,在夏粮比上年减产1.56%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0.43万吨,比上年增长1.82%,增产1439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生态畜牧业和油菜、烤烟、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2008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肉类总产量11.96万吨,同比增长15.3% ;优质米种植扩大到40余万亩;油菜种植面积84.73万亩,产量66.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40.26万亩,产量54.4万吨,增长16.9%;烤烟20.17万担,担斤价678.5元,比上年提高34.1%。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有力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胡洺) |